“受韓國國內及全球經濟影響,公司今年銷售額減少、設備費用增加,營業利潤隨之大幅減少。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利潤同比減少49.2%。”韓國一家建筑材料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近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韓國4月的貿易逆差為26.2億美元,這是該國連續14個月出現貿易逆差。韓國銀行(央行)發布的初步核實數據顯示,韓國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3%。韓國開發研究院日前將今年韓國經濟增速預期下調0.3個百分點至1.5%,並認為,若出口恢復困難,今年韓國經濟增長有可能會降至1%左右。
韓國銀行的數據顯示,韓國第一季度出現4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出口商品中,汽車、船舶、半導體、顯示器等均出現下滑,最主力的出口商品芯片的出口持續低迷,拖累外貿整體增長。韓國開發研究院經濟展望室室長鄭圭哲表示,韓國半導體產業的近期業績比2月份預想的還要差,半導體庫存積壓較多,拖累經濟整體增速。
韓國政府財政赤字和企業負債也在不斷增加。據韓國企劃財政部發布的數據,今年前3個月韓國政府財政赤字增至54萬億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92韓元),已逼近今年全年的赤字預期。在韓國十大集團所屬的106家上市公司中,超過半數公司去年財務狀況惡化,有21家公司負債率甚至超過200%。韓聯社報道稱,大型上市公司去年陷入高利率、高物價和高匯率三重困境,營業狀況普遍不佳。
通貨膨脹持續走高,讓韓國普通民眾的生活受到明顯影響。在韓國汝矣島一家証券公司工作的鄭先生告訴記者,他在公司附近就餐的費用不斷飆升,“以前七八千韓元就能吃上一頓像樣的午餐,現在一碗拌飯都已漲到1萬韓元以上”。自去年初以來,韓國物價一直處於上升趨勢。今年4月,韓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7%,這是自去年2月以來漲幅首次回落至4%以下水平。餐飲物價居高不下,4月外出就餐物價指數為117.15,環比上漲0.7%,連續29個月上漲。另據統計,韓國家庭平均債務在去年首次超過9000萬韓元。高通脹和高借貸增加了韓國居民的生活成本,抑制了居民消費的復蘇。
當前,韓國出口商信心低迷,工業生產依然疲弱,制造商對消費者需求持謹慎態度。韓國政府表示,將在確保物價和民生穩定、管控內外部風險的條件下,提振出口、投資和內需,努力改善經濟結構。
(本報首爾5月16日電)
《人民日報》(2023年05月17日 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