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載憲:韓中建交步入“而立之年”,兩國關系如何提質升級?

中新社記者 劉旭

2022年03月15日08: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東西問丨盧載憲:韓中建交步入“而立之年”,兩國關系如何提質升級?

  2022年,中韓迎來建交三十周年。三十年間,中韓關系飛速發展,各領域交流合作成果豐碩,不僅給雙方帶來實實在在利益,更為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作出積極貢獻。如今,站在新的起點,如何推動中韓關系邁上新台階,成為雙方密切關注的課題。

  韓國前總統盧泰愚之子、韓國東亞文化中心院長、韓中建交3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常任委員長盧載憲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欄目獨家專訪,回憶其父任韓國總統期間與中國建交的往事,並期待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實現韓中關系的更大發展。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您的父親盧泰愚前總統在任內促成了中韓建交,請問盧泰愚前總統生前是否講述過關於中韓建交的往事,或是與中國有關的故事?

  盧載憲:眾所周知,韓中今年迎來建交30周年。1992年韓中建交對於我們彼此來說都是意義重大的決定。當時我年紀還小,后來我從父親那裡聽說了一些內容,也看過相關資料,了解到韓中建交的整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

  韓中雖然是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交,但在此之前,韓中雙方不論是公開還是非公開的各種交流從未間斷。1988年7月7日,時任韓國總統的父親發表了《關於民族自尊、統一和繁榮的總統特別聲明》,即《七七宣言》,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積極推動和改善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並保持和朝鮮及西方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這一表述有效促進了之后韓國的“北方政策”。1992年的韓中建交就是在這一系列政策推動下的重要成果。

  另外,我要介紹一下個人家庭背景,大約在一百年前,我祖上盧家居住在中國山東省,之后遷入(朝鮮)半島。正因如此,我的父親對於中國有一份親近感,再加上地理位置非常相近,山東省和韓國隔海相望,甚至有說法用“早晨雞的打鳴聲都能聽見”來表示地理位置的相近,加上歷史文化的相近性,以及數千年來維持兩國友好關系的歷史,他十分希望兩國的關系能盡快恢復。在此期間,(我父親)不僅與中國保持聯系,也向對中國有誤讀的西方國家講述了中國的故事,包括中國的文化和傳統,勸解他們不應隻站在西方角度考慮中方的問題。可以說,韓中的建交是兩國人民克服了很多困難得到的勝利成果,之后兩國驚人的發展也讓我感受到了建交的價值和意義。

  我父親在任時,一直十分重視韓中關系,如今我也正在努力進一步擴大韓中交流。父親促成了韓中建交,我將竭盡全力讓這種關系變得更加緊密、牢固。

  記者:我們常說“三十而立”,您如何評價走過30年的中韓關系,未來中韓關系發展的重點在哪些領域?

  盧載憲:如同您說的“三十而立”,這30年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去想,我們可以說“已經30年了”,也可以說“僅僅才30年呀”。無論從哪個維度去想,30年過去了,韓中都發生了巨大改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韓國也同樣從貧困國家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30年間,韓中彼此影響、相互幫助,對此我們應該懷有自豪的心情,我們在承認自身發展的同時,對於對方的成功發展也要給予肯定。

  回首過往30年,全世界各國間的交流都是史無前例的,韓中兩國間的交往大家也有目共睹。在貿易量及投資等方面,都有具體的數值可以証明。韓中30年間的發展,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時期,也是韓國邁入發達國家的時期。未來30年以及下下個30年,我們的關系應該如何走下去?對於這部分,我們目前在各方面都謹慎思考,以及慎重分析現狀,並制定未來戰略。

  新的時代背景下會有新的挑戰,這些我認為都是國家間發展過程中必要的一課。我們該思考如何應對挑戰,並且如何建立新的合作關系走下去。但無論從哪個維度分析,我們都會發現,未來韓中最終還是隻能選擇合作。在我看來,韓中合作最重要的是民心相通,如何繼續維持彼此的信任和尊重,使其不受現實情況影響而動搖,這是我們應該共同探討的話題。

  記者:一段時間以來,如何促進中韓青年間友好交往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請問您對此有什麼建議?

  盧載憲:青年是非常熱情、非常開放的群體,彼此之間包容和接納的潛力其實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青年是未來構建韓中兩國合作關系的中流砥柱,彼此之間理解和合作的基礎尤為重要。

  受疫情影響,當前,韓中人文交往較疫情前嚴重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家的交流。但我們還有現代化技術的支持,比如我們可以考慮通過“元宇宙”等虛擬空間將韓中的青年們聚集起來,為他們提供開放交流的平台,推動建立一種富有建設性的合作關系。

  回首過往一百年的世界文化產業,說是由西方支配也不為過,但是漸漸地,文化的潮流正在向亞洲、向東洋跨越,這些都是我們切身感受到的東西洋文化均衡的一種現象。那麼在這樣的時期,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嘗試發展一種共同的“One Asia”文化?

  以韓中兩國為例,“韓流”文化一度非常流行,中國也有屬於自己的“華流”,我們為什麼不能一起創造出“亞洲流”,走出一條文化共同性的道路呢?這樣創造出的一種融合文化,可以作為我們亞洲的品牌在世界上發揮作用,讓世界看到亞洲的傳統與現代之美,在這一過程中也能探索到韓國和中國的合作機會。

  所以我認為,韓中兩國應攜起手來,思考我們可以在全世界文化場域裡充當怎樣的角色,亞洲文化該怎樣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和特質,這是應由我們共同努力去創造的一個課題。我始終相信,總有一天,韓國和中國也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像“奈飛”一樣的媒體平台,一起引領全球文化產業的潮流。

  記者:您目前擔任韓中3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的委員長,將重點在哪些領域開展中韓建交的紀念活動呢?

  盧載憲:剛剛也提到在過去的30年裡,韓中合作在數量方面取得很大成果。在此基礎上,我覺得應該關注質的增長。我們懷揣著這樣的期望,為未來的30年打下基礎。

  首先,我們可以借30周年的機會整理一下韓中合作的過往,並以此為契機擬定兩國未來合作的原則與框架。畢竟,如今的時代背景已經與30年前大不相同,兩國的國力相比30年前要壯大許多,國際形勢也發生了變化,因此我們應該梳理過去,以建設性的心態面向未來。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目光集中到年輕一代,因為未來兩國關系還是主要靠青年,特別是在第四次產業革命還有元宇宙等新平台領域,他們是適應以及創造的一代,未來兩國國民間要想做到彼此理解和尊重,也需要青年間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因此,我們開展了名為“Asia Leaders Club”的青年團體活動,全力推進韓中日三國一起為了亞洲的發展共同創造亞洲文化。

  另外,目前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終究各國要朝多邊主義方向發展,中國和韓國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亞洲的角色也會越來越重要,在新的國際局勢中,我們應如何跨越單純的雙邊關系、發揮共同合作的領導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此,針對人類共同面臨、具有普遍性的話題,如環境熱點問題、疫情問題等,韓中日如何共同發揮領導力也有一些探討。

  日前,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順利閉幕。站在亞洲的角度看,4年間,奧運會的聖火從平昌開始點燃,經過東京,最后到達北京,這一系列跨時代的活動包含著特殊的意義。不僅是中國,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都為此驕傲。而且這不僅是單純的體育活動,也是舉行各種文化活動的好時機。雖然現在因新冠疫情的限制,我們不得不以線上方式進行各種活動的籌備和視頻錄制,但我相信,在韓中建交30周年的友好氛圍下,韓中間的交往能夠向著更友好的方向行進,在未來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受訪者簡介:

  盧載憲,韓國前總統盧泰愚之子,現任韓東亞文化中心院長、韓中建交3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常任委員長。

  →→中韓交流相關新聞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