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倦怠社會”來臨,過半年輕人在自我實現中“身心俱疲”

2022年07月13日08:34  來源: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張 靜】“我太累了,隻想休息。”據韓國《亞洲日報》12日報道,一項問卷顯示,因過度競爭,韓國社會逐漸被倦怠氛圍籠罩,過半年輕人在自我實現中“身心俱疲”。報道認為,韓國“倦怠社會”來臨。

  身心俱疲症候群患者常伴隨焦慮、失眠、抑郁等問題,雖然世界衛生組織目前未將其列為精神疾病,但評估其為“影響健康狀態的隱患”。調查顯示,34.7%的受訪者曾經歷“身心俱疲症候群”,其中20至39歲的年輕一代比例達43.9%,遠高於40至69歲受訪者的比例(28.6%)。受訪者稱,他們常伴有強烈的逃離情緒、因工作導致的疲勞感和抑郁、結束工作后疲乏無力、更敏感易怒等症狀。不僅是上班族,學生、自由職業者和家庭主婦也抱怨患有相關症狀。

  至於緣由,20多歲的年輕受訪者主要是因為“與別人做比較”(39.8%)、“完美主義傾向”(35%)等,30多歲受訪者則主要是因為“過於渴望成功”(35.5%)。有專家稱,韓國年輕一代所受的早期教育和此后經歷的激烈升學、就業競爭,使其較其他年齡層更易罹患身心俱疲症候群。受訪者金某(26歲)表示,大學畢業后自己經常被拿來與找到好工作的人比較,因此一直處於無助狀態。白領女性朴某(32歲)也說,因為一直從事毫無前途的工作,自己患上消化不良和慢性疲勞等病症。

  針對韓國社會身心俱疲症候群問題嚴峻的理由,32.9%的受訪者認為在於“過勞”。經合組織(OECD)數據顯示,韓國人每天在職場度過約7.8小時,去年韓國上班族的年勞動時間為1928個小時,遠超出OECD平均水平(1500小時)。此外,數字化時代加大了工作壓力。越來越多人即使下班后或度假時也會通過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接到工作訊息,工作和休息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長此以往進一步增加了人們的疲勞感。

  →→更多社會新聞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