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30年,韓國“垃圾從量制”成效如何?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韓國《東亞日報》報道,自1995年在全國范圍實施“垃圾從量制”(即按量付費處理垃圾制度)以來,韓國30年間累計減少生活垃圾約1.6億噸,相關經濟效益估算高達45.04萬億韓元(約合2360億元人民幣)。 韓國環境部日前向國會提交了一份由韓國廢棄物協會編寫的報告《垃圾從量制30年成果評價及改善方案研究》。…
韓國愛寶樂園為熊貓雙胞胎辦生日會 7月7日是旅韓大熊貓“愛寶”“樂寶”的雙胞胎寶寶“睿寶”“輝寶”的兩周歲生日。
“寶家族”所在的韓國愛寶樂園為“睿寶”“輝寶”特別舉辦了兩周歲生日會,來自各地的熊貓迷們都特地趕來愛寶樂園為熊貓寶寶們慶祝生日。…
熱浪持續 韓國6月氣溫創紀錄 7月或現“極限高溫” 韓國氣象廳當地時間7月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6月平均氣溫打破歷史最高紀錄。氣象專家預計,熱浪7月將繼續,或出現“極限高溫”。…
中國游客在韓失去意識,免稅店員工迅速施救化險為夷 圖為中國游客實施心肺復蘇的免稅店員工。韓國樂天免稅店供圖
6月20日,一名中國游客在濟州島樂天免稅店停車場內突然失去意識,現場員工及時實施心肺復蘇,助其成功脫險,引發廣泛關注。…
韓智庫:韓國人口百年內或銳減85%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韓國智庫“韓半島未來人口研究院”周三發布報告稱,若當前超低生育趨勢持續,韓國總人口到2125年或將銳減至現有規模的15%,即約753萬人,跌幅高達85%。 研究團隊設定了多種總和生育率情境,其中在最悲觀情境下,人口將銳減至753萬﹔即便在最樂觀的情境下,屆時人口也僅剩1573萬,不足當前的1/3。…
《韓國時報》:“新奢侈”的標志——離線 《韓國時報》7月1日文章,原題:離線的安靜奢華 奢侈的定義離不開“可見性”和“物質財富”的象征:跑車、名牌包、稀有腕表,再加上在社交平台發布“炫耀”動態。然而今年開始,退出社交媒體、消失在網絡世界,似乎成了一種全新的“炫耀方式”。…
日媒:線上線下同時進行 韓國男性相親日本女性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日本雅虎新聞網7月1日報道,在一家韓國婚介機構的策劃下,一股新的潮流在兩國年輕人中悄然興起。 “我不抽煙也不喝酒。…
北半球大“烤”開啟:法國核電站停運、土耳其野火肆虐、韓國經歷“熱帶夜”…… 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新一輪熱浪正“烤”驗著北半球:法國核電站被迫停運、土耳其林火肆虐逾5萬人疏散、韓國經歷今年首個“熱帶夜”……在西班牙經歷高溫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文感慨:“地球正變得越來越熱,越來越危險。”
6月30日,游客在法國首都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下游覽。…
共話中國經濟新機遇丨專訪:中國科技創新為世界經濟帶來新機遇——訪韓國韓中聯合會會長朴勝贊 新華社首爾6月29日電 專訪:中國科技創新為世界經濟帶來新機遇——訪韓國韓中聯合會會長朴勝贊 韓國韓中聯合會會長、龍仁大學教授朴勝贊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的科技創新正在為世界經濟帶來新機遇,或將推動全球制造模式變革。 作為一名研究中國經濟的韓國學者,朴勝贊曾實地考察多家中國企業。…
韓媒:韓國需為百萬七旬臨時工安排穩定工作 韓國《東亞日報》6月18日文章,原題:七旬臨時工近100萬,韓國老人的悲涼現狀 據統計,韓國合同期限不到一年的臨時工中,60歲以上人士達到198.6萬,為1989年開始進行相關統計以來的最大數值。超過法定退休年齡(60歲)的就業者上月首次突破700萬人,其中每10人中就有3人從事低工資的短期工作崗位。…
【環時深度】首都圈單極集中加劇 日韓困擾 【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特約記者 潘小多 林龍優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韓雯】編者的話: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該國政府6月13日制定一項新目標,計劃在2027財年(2027年4月至2028年3月)結束前,通過推動企業總部的遷移,在東京以外地區創造1萬個工作崗位。這是石破茂政府“地方創生2.0”政策的內容之一,而該政策旨在解決東京都市圈單極集中問題,也就是人口、經濟、教育、文化等各類資源過於集中在首都圈地區、進而引發“大都市病”的現象。…
“電影變成了現實!” 中國開發蚊子大小飛行機器人引發韓媒與網友熱議 人民網首爾6月23日電 (周玉波)“這居然是真的?簡直像諜戰片!”——隨著中國國防科技大學近日公開蚊子大小的飛行機器人,韓國媒體與社交平台上迅速掀起熱議。多家主流媒體相繼報道,普通網友也在網絡上表達驚訝與擔憂。…
韓國成為全球第六強國?韓媒: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韓民眾需理性看待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韓國超過法國和日本,成為全球第六強國”的消息近日在韓國各大媒體和社交平台上迅速傳播。韓聯社18日發布事實核查報道稱,該排名出自美國媒體《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但因為是基於公眾認知的問卷調查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韓媒:金建希住院接受治療 中新網6月16日電 據韓聯社報道,當地時間16日下午,韓國前總統尹錫悅的夫人金建希被確認入住首爾峨山醫院。 據報道,金建希此次住院是因為其患有的長期疾患,此前她在13日也曾接受過醫院的診療,目前病情並未危重。…
韓國兒童流行打“增高針” 醫學界敲響警鐘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在學歷和外貌之外,身高正成為韓國社會衡量個人競爭力的新門檻。綜合《韓國經濟新聞》和日本TBS電視台日前報道,韓國近年來掀起一股打“增高針”的風潮,大量家長帶著並無健康問題的孩子前往所謂的“長高診所”,接受生長激素注射治療,希望孩子在未來的升學、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收入越低,身體越不干淨”?韓國一游泳館張貼歧視性公告 韓網友譴責:非常無禮 【環球網報道 記者 姜藹玲】據韓國《朝鮮日報》12日報道,韓國京畿道一游泳館因張貼含有歧視性內容的“使用守則”引發爭議。該告示中出現“收入越低,身體越不干淨”等表述,引發不少韓國網友不滿譴責。…
韓國醫療界呼吁改革延命醫療立法:中止治療節點或將從“臨終期”提前至“晚期” 人民網首爾6月10日電(周玉波) 隨著韓國步入超高齡社會,關於“是否允許更早階段中止延命治療”的社會討論愈發激烈。根據韓國廣播公司(KBS)近期披露的一份政府委托研究報告,目前韓國《延命醫療決定法》僅在患者被醫學判定為“臨終過程”時,才允許中止延命治療。…
韓媒:韓網現“襲擊總統李在明家人”帖文 警方介入調查 【環球網報道 記者 姜藹玲】韓聯社援引警方10日消息稱,警方前一日晚接到報案稱,社交媒體上出現疑似針對韓國總統李在明家人的“威脅帖文”,內容涉及其兒子即將舉行的婚禮。目前,韓國警方已對此展開調查。…
總統辦公室即將回遷 安保問題成最大挑戰 “青瓦台回歸”計劃讓韓國人喜憂參半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 環球時報記者 任伊然】“將總統辦公室從龍山遷回青瓦台是‘回歸’,不是‘遷移’。”這是韓國總統辦公室在回應有關“青瓦台遷移計劃”的提問時著重強調的。…
在韓華人:希望部分韓國極端勢力停止政治炒作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林超 張佳】“隨著韓國大選臨近,首爾的華人在日益增長的敵意中‘保持沉默’。”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韓國部分極右翼團體和媒體近期大肆炒作反華議題,煽動民族主義情緒,讓在韓華人非常擔憂。…
韓國首例!外媒:七旬生母起訴韓政府和收養機構涉嫌非法送養 索賠金額達5.5億韓元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綜合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26日報道,72歲的韓國母親崔英子日前向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將代表政府的韓國法務部與該國最大的為海外提供收養服務的機構霍爾特兒童服務中心告上法庭,指控二者在未經其同意的情況下,偽造她3歲幼子的身份,並將孩子非法送養至挪威。此次訴訟索賠金額高達5.5億韓元(約合288萬元人民幣),這也是韓國首起由親生母親起訴政府與收養機構涉嫌非法送養的案件。…
韓國建筑行業老齡化加劇 60歲以上技工佔比首超40歲群體 人民網5月22日電 韓國建筑工地正悄然變成“銀發戰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該國60歲以上建筑技術工人數量首次超過40歲群體,而年輕人數量卻在減少,行業老齡化危機拉響刺耳警報。…
韓媒:為“太吵”道歉 孩子們有喧鬧的權力嗎? 韓國《朝鮮日報》5月19日文章,原題:孩子們的喧鬧聲是“噪音”? 近日,一段某小區旁小學的孩子們在運動會開始前集體道歉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視頻中,孩子們聚集在操場中央,跟著主持人齊聲喊道:“對不起!”“我們今天稍微玩一下,謝謝。…
調查:韓國40歲以上人群中近半數傾向居家養老 男性更依賴配偶照料 圖源:韓媒news1
人民網5月21日電 韓國一項最新調查顯示,40歲以上人群中近半數人希望居家養老,其中男性對配偶照護的依賴程度明顯高於女性。
據韓媒《東亞日報》報道,韓國某調研機構21日發布的《社區照護認知與需求調查》結果顯示,47%的受訪者傾向於在需要長期照護時繼續居住在現有住宅,32%的受訪者選擇遷居至專業照護社區。…
韓媒:捏造“中國間諜”信息 韓警方提捕網媒記者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韓聯社20日報道,韓國警方以涉嫌妨礙公務等罪名,向檢方提請逮捕曾報道不實涉華消息的網絡媒體“天空日報”記者A某。 “天空日報”在今年1月16日稱,去年12月3日韓國總統尹錫悅下令實施緊急戒嚴期間,戒嚴部隊與美軍聯合行動,在京畿道水原市的選舉研修院抓捕99名中國間諜,並將其引渡至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