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爾11月26日電(李帆)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三大便利店的銷售額已連續四個月超過百貨商場,成為線下零售行業的新領頭羊。分析指出,長期高溫天氣極大地推動了便利店冷飲和輕食的銷售,而百貨商場的冬季服裝銷量卻表現低迷。這一現象表明,韓國線下零售市場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氣候變化和消費習慣的轉變正在深刻影響零售行業的格局。
氣候變化助推便利店消費增長
今年夏天,韓國經歷了異常持久的高溫天氣,多地氣溫逼近40攝氏度,屢創新高。在這種極端天氣下,消費者更傾向於就近購買冷飲、冰品等降溫商品,而便利店因其分布廣泛、24小時營業的優勢,成為首選購物場所。
除冷飲和冰淇淋,便利店還通過提供紫菜包飯、三明治和沙拉等即食食品,滿足了消費者對便捷性和多樣性的需求。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數據,今年7月至10月,便利店的銷售額持續增長,冷飲和輕食的銷量尤為亮眼。而同期,百貨商場的冬季服裝和高價商品銷售卻陷入低迷。這一現象從側面反映出氣候變化對消費行為的深遠影響。韓國《每日經濟》評論指出,高溫天氣促使消費者更加青睞即時性和便捷性消費,便利店則正好迎合了這種趨勢。
首爾某辦公樓附近便利店銷售各式即食食品。人民網 李帆攝
便利店與百貨商場角色的演變
在韓國零售業的發展歷史中,百貨商場曾是韓國消費者追求高端時尚和品質生活的重要場所。然而,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便捷性需求的增加,便利店的角色逐步從傳統的日用品供應點轉變為多功能綜合零售空間。
數據顯示,今年7月至10月,便利店銷售額連續四個月超越百貨商場,這標志著便利店從“便民”角色向線下零售行業的“主角”地位的轉型。相比之下,百貨商場雖然提供高端商品和購物體驗,但在營業時間、分布密度和價格等方面,難以與便利店抗衡。
此外,便利店通過不斷創新業務模式,如快遞收發、生活繳費、自助取餐等服務,進一步增強了消費者的粘性。而百貨商場在應對市場變化方面相對保守,其高租金和有限的客流也限制了發展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