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韓國國會通過彈劾尹錫悅動議。
12月23日前,尹錫悅需提交有關彈劾案的答辯。
12月27日,韓國憲法法院將舉行彈劾案首場聽証會。
“司法戰”即將上演,韓國朝野政黨開始新一輪針鋒相對。17日發生了哪些最新變化,一文了解→
總台記者當地時間12月17日獲悉,尹錫悅方面將分別組建“內亂罪調查”律師團和“彈劾案審理”律師團,為接下來的“硬仗”做准備。根據此前消息,律師團團長由廣播通信委員會前委員長金洪一擔任,他與尹錫悅曾經是上下級關系。
此外,尹錫悅辯護團隊表示,如果韓國憲法法院舉行公開辯論,尹錫悅將到場陳述立場。
法官人數之爭
韓國國會已於14日通過針對尹錫悅的彈劾動議,參考相關規定及憲法法院過往彈劾總統的“經驗”,最快明年2至3月,最遲6月,韓國憲法法院將作出結論。
據韓國媒體17日報道,韓國朝野政黨就代行總統職權的國務總理韓德洙能否任命憲法法院法官起爭執。
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院內代表權性東表示,韓德洙在彈劾案審理作出裁決前不能任命新的憲法法院法官。他認為,代行總統職權者在總統缺位時可以任命憲法法官,在總統停職時不能任命。
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院內代表朴贊大隨后表示,憲法法院應以9人體制審理總統彈劾案,權性東的說法“毫無根據”。
兩黨爭執的同時,韓國憲法法院方面發聲,就權性東宣稱的“代行總統職權者不能任命憲法法官”的觀點反駁稱,在前總統朴槿惠被彈劾時期,代總統黃教安曾任命過憲法法官。
韓國憲法規定,通過彈劾需要6名法官贊成。全員應為9名法官的憲法法院目前隻有6人。韓國憲法法院1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說,現有6名法官體制可以對總統彈劾案開展聽証和審理。
據韓國媒體報道,共同民主黨正推進於23日至24日對目前空缺的3名憲法法官候選人召開人事聽証會,並於30日舉行國會全體會議,表決任命動議案。
“內亂罪名”之爭
除深陷彈劾危機外,尹錫悅還被指控命令戒嚴部隊進入國會並試圖逮捕政治人士,涉嫌內亂罪,並正接受來自檢察機關和“共同調查本部”的調查。
當地時間12月4日,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后,軍隊進入國會大廈。
針對“內亂罪”指控,當地時間17日,尹錫悅辯護律師團表示,不承認該指控,但將應對調查。該團隊同時表示,難以同時應對調查和憲法法院審理,認為調查部門有必要進行協調。
根據韓國法律,“若以排除國家權力或擾亂憲政秩序為目的發動暴動”可構成內亂罪,主犯可被判處無期徒刑甚至死刑,僅參與謀劃也會面臨最低5年的刑罰。韓國法律界人士表示,尹錫悅命令戒嚴部隊進入國會的目的是癱瘓國會職能,可視為內亂罪行為已付諸實施。
外界分析稱,尹錫悅涉司法案件的調查進展也有可能對彈劾審理產生影響,彈劾案和“內亂罪”調查可能將深度交織,過程充滿變數。
調查雙軌並行 投機選擇調查機構?
韓國檢察機關與“共同調查本部”對尹錫悅緊急戒嚴風波雙軌並行調查。“共同調查本部”由韓國警察廳國家調查本部、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和國防部調查本部聯合設立,旨在消除因重復偵查造成的混亂和低效。韓媒分析,“共同調查本部”在調查或起訴階段需要依賴檢察機關,因此檢方預計將主導現階段調查。
韓國法律界人士分析,針對尹錫悅的調查可能出現“投機選擇調查機構”現象,即在調查權界限模糊的情況下,被調查人按其利益配合某一方調查,進而左右案件的調查方向。
韓聯社認為,檢察官出身的尹錫悅可能會選擇配合檢察機關調查,但也不排除尹錫悅採取完全不配合調查的極端消極態度。如果尹錫悅拒不接受調查,檢方可能會向法院申請逮捕令或對其緊急逮捕。
傳喚調查之爭
當地時間16日,韓國檢方負責調查緊急戒嚴事件的特別調查本部再次傳喚尹錫悅,通知他21日到案接受調查。17日下午,就是否會接受該次傳喚調查,尹錫悅辯護團隊稱“不好說”,表示將於數日內就此表明立場。在此之前,尹錫悅方面已多次拒不配合調查。
16日,由警察廳、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簡稱公調處)和國防部聯合設立的“共同調查本部”以涉嫌內亂和濫用職權為由對尹錫悅發出傳喚通知,要求他18日到案接受調查,但遭拒收。
11日,韓國檢方以涉嫌內亂和濫用職權為由,首次傳喚尹錫悅,要求其15日上午10時到案接受調查。但尹錫悅未予回應。
11日,韓國警方國家調查本部緊急戒嚴特別調查團試圖對韓國總統府展開扣押搜查,但因總統警衛處的阻攔未能進入總統府內部,隻獲取了部分自願提交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