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林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韓雯】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17日通報稱,截至當晚20時,自9日開始的強降雨已在該國造成41人死亡、9人失蹤。此外,韓國各地出現了大量因水災而流離失所的災民,有1.6萬居民被緊急疏散,其中超過5500人目前居住在臨時避難所。此前正在訪歐的韓國總統尹錫悅也匆匆結束行程,於當天趕回國內主持搶險救災工作。
然而,對於這場“天災”,多家韓國媒體表示韓政府雖然決心“採取先發制人的措施”,卻沒能阻止大規模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別是15日上午發生在忠清北道清州市的五鬆地下車道浸水慘案,不少韓媒發出這是“人禍”的感嘆,稱悲劇本來可以避免。
突如其來江水釀悲劇
據韓聯社報道,15日上午,在強降雨的影響下,美湖江水位上升,堤壩倒塌,距離江邊僅三四百米的五鬆邑宮坪第二地下車道很快被涌入的江水淹沒。
韓國《東亞日報》稱,事發地下車道全長430米,通常可在30秒內通過,江水泛濫之際,車道被淹到頂部僅用了不到5分鐘的時間。
警方表示,監控錄像的分析結果顯示,至少有15輛車被困,包括1輛公交車、2輛卡車和12輛私家車。事發之后,有關部門迅速響應,投入軍人、警察、消防員和公務員等399人及65台裝備開展排水和搜救作業。
盡管搜救工作在第一時間開展,但事發之后,僅有9人獲救,還有1人因搶救無效死亡。截至17日20時左右,遇難人數已增至14人,死者中包括開車送妻子弟弟的新郎以及一名70多歲的老奶奶。救援人員表示,隨著排水和搜救工作推進,傷亡人數可能進一步上升。
“政府應對系統的死角”
據韓國《朝鮮日報》17日報道,此次事故雖然由“天災”引起,但卻是完全可以提前預防的“人禍”。因為在事故發生前,至少有3次來自洪水控制所和居民發出的警告,但相關部門並沒有對地下車道採取交通管制措施。
事故發生4小時前,洪水控制所發布了洪水預警,並在2小時前通過電話發出避難通知,但五鬆地下車道所在的地方政府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在浸水的40分鐘前,附近一家建筑公司的負責人還向警方報案,稱地下車道可能會被水淹沒,要求限制車輛進入。
對於為何未提前進行交通管制的疑問,忠清北道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在(地下車道)最低窪處被淹水深達到50厘米時會在警方的配合下進行交通管制,但事故發生時隻2至3分鐘就灌滿車道,因此管制時間不足。”
《朝鮮日報》稱,該地下車道被淹時,韓國總理和行政安全部次官正在召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會議,檢查全國情況。當時忠清北道知事正在槐山水庫溢流現場,清州市市長也在視察被淹住宅。對此,有韓國專家感嘆:“五鬆地下車道事故可以說是政府應對系統的死角地帶。”
悲劇再次上演
除了多次警告發出后相關機構仍未採取措施,韓媒還指出堤壩存在的問題。《東亞日報》17日報道稱,雖然此次慘案的直接原因是臨時堤壩倒塌,但居民們証實,堤壩是“馬馬虎虎地用沙子堆成,然后用防水布蓋住”,沒有雨水阻斷設施,排水泵也沒有啟動。
對此,韓國警方表示,他們計劃成立專案組,與韓國國立科學搜查研究院聯合開展現場勘查,追究道路、堤防管理等相關部門責任。
據《朝鮮日報》報道,去年襲擊韓國首爾的集中暴雨就曾造成居住在地下室的一家三口死亡,超強台風“軒嵐諾”也使被困浦項市某公寓地下停車場的7人遇難。上述事故發生后,政府雖下決心做好應對措施,防止重蹈覆轍,但令人遺憾的是,五鬆地下車道和山體滑坡事件又令悲劇重演。
對此,《朝鮮日報》評論稱,如果遵守行政基本原則,損失本可以大幅減少。尤其是今年連日暴雨,已經有了充分的災難預警,政府仍不能切實做好應對工作,實在難以把責任都推給“天災”。報道最后,該媒體敦促韓國行政安全部和地方政府再次檢查是否存在因反復發生而疏於應對,或者災難管理手冊有漏洞的情況。
→→更多社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