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韓國“無人店”須警惕“第三隻手”

2025年11月18日09:48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韓國《亞洲日報》11月13日文章,原題:無人值守店背后,距離新零售模式還有多遠 近年來,韓國無人值守店鋪憑借低運營成本、24小時營業等優勢快速擴張。從最初流行的無人冰激凌店到無人文具店、無人寵物用品店,各類零售領域的無人值守店層出不窮。

  這類店鋪的最大優勢在於運營成本低廉,幾乎不需要人工投入,加上24小時不間斷營業,無人值守店鋪模式吸引了大量創業者。在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韓國工人最低時薪首次突破1萬韓元(約合48.7元人民幣)的背景下,無人值守店鋪正成為創業新風口。

  然而,無人經營模式也暴露出明顯的短板,有關無人超市安全事故與盜竊案件的報道屢見不鮮。以韓國大邱市為例,去年當地無人超市數量增至近300家,盜竊案件也隨之上升。濟州島等地也陸續發生不法分子利用夜間無人時段實施盜竊的事件。

  筆者時常光顧此類商店,幾乎每次進店都能看到門口張貼的“請勿偷東西”等警告語,甚至還有店鋪張貼出監控拍下的盜竊者照片。

  面對安全隱患,業界開始對無人經營模式持謹慎態度。有業內人士認為,這類模式雖然節省了人工成本,但需要重視管理與安保方面的問題。由於無法銷售酒類、煙草等需要驗証購買者年齡的商品,無人店的盈利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

  出於安全因素的考量,韓國三大便利店品牌近來紛紛減少無人便利店數量,改為“白天有人、夜間無人”的混合經營模式。業內人士坦言:“店鋪無人化轉型需要投入高昂的技術成本,運營管理難度也大,這是企業需要重新評估這一模式的主要原因。”無人值守店鋪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如何在降低社會風險的同時提升顧客體驗與運營效率,將成為韓國零售業必須長期面對的課題。

  在“無人經濟”時代,安全與效率不是對立關系,而是可持續發展缺一不可的兩大支柱。未來,零售業界需要通過升級監控設備、完善報警系統、引入人臉識別等智能技術,同時採取強化安保巡邏等多重舉措,全面提升店鋪安全管理水平。此外,政府也應制定更嚴格的監管標准,在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之間尋求平衡。(作者李雅賢)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