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張露丹】由於美國需求減弱,韓國出口增長放緩至14個月以來最低點。據路透社1日報道,由於關稅不確定性導致對美國和中國的出貨量下降,韓國11月出口同比增長1.4%,增長幅度連續第四個月放緩。同時,《韓國時報》1日援引韓國企業聯合會公布的數據稱,由於擔心保護主義將對韓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近一半的韓國受訪企業考慮在2025年採取緊縮措施。
《韓國時報》報道表示,出口幅度下降加劇了人們對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據韓聯社2日報道,仔細觀察出口數據的細節內容,會發現不安的數字隨處可見。除了增長率連續4個月下降之外,10月份15個主要出口品種中有10個出口增加,而11月份隻有半導體等5個是正增長品種。汽車行業也出現了負增長,同比減少13.6%。韓國Channel A電視台報道稱,雖然半導體出口創下了歷史11月份的最高業績,但整體出口增速放緩。
韓國對最大出口市場中國和美國的出口也出現減少趨勢,對美國的出貨量下降5.1%,這是自2023年7月以來的首次下降,而對中國的出貨量在連續八個月增長后下降了0.6%。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室室長朱元(音)稱:“現在除去半導體出口,如果計算韓國的出口增長率,會出現負4-5%的增長率。我覺得(韓國出口)亮起了紅燈。”
這種不確定性也影響了韓國企業對2025年經營的規劃。《韓國時報》稱,49.7%的受訪企業表示2025年的管理政策將側重於縮減規模,這是自2018年以來悲觀情緒的最高值。這一趨勢在大中型企業中更為明顯,61%的受訪企業表示將在2025年“勒緊腰帶”。當問及投資計劃時,39.5%的受訪企業表示計劃削減投資。而在計劃裁員的公司中,58.5%是擁有超過300名員工的大中型公司。值得注意的是,82%的受訪企業表示,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保護主義等政策將對嚴重依賴出口的韓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韓國時報》認為,更令人擔憂的是,52.7%的受訪公司表示,它們目前的旗艦業務在未來五年內將不再能夠成為主要收入來源,而它們中的58.8%表示尚未確定或考慮其他業務選擇,這凸顯了不確定性。
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30日報道稱,出口疲軟是韓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令人失望的主要原因,也是韓國央行在11月政策會議上決定下調2024年和2025年增長預測的主要原因。上個月韓國銀行下調了今年和明年的增長率預測值,理由是內需恢復不振和出口增加趨勢的鈍化。因為隨著中國技術實力的提升,半導體和汽車等主力行業的出口競爭將更加激烈,而且以美國為中心的貿易保護基調將得到加強。韓國央行預測,雖然今年貨物出口將增加6.3%,但明年增速將急劇下降到1.5%,2026年將降至0.7%。
來源:環球時報
→→更多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