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櫃主義的誕生》作者:對韓國來說,美國已不是替代中國的選項

2022年07月08日08:35  來源: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張悅 馬菲】今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伴隨著韓國社會分成支持韓美同盟的保守派和主張民族獨立的進步派,近些年來,韓國人的對華認知不斷變化。在中韓建交后第二年就來中國留學、並在復旦大學讀取博士學位的韓國光雲大學東北亞文化產業系教授金希教看來,韓國國內的安保保守主義者為響應美國推行的對華遏制戰略,讓“嫌中”情緒在國內有所增多。為此,他專門撰寫《掌櫃主義的誕生》一書,並於今年4月正式出版。正如該書副標題“誰都亂說的中國,誰都不說的中國”那樣,韓國輿論認為金希教想要做的就是糾正那些對華偏見和誤判。在前總統文在寅推薦該書后,有關中韓關系的話題也掀起一場辯論。近日,金希教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在美國推行“新冷戰”的危機時刻,這本書不僅是針對韓國安保保守主義的對華政策,而且還致力於幫助構建半島與東亞地區的和平體制。

手捧《掌櫃主義的誕生》一書的韓國光雲大學教授金希教。

  為呼應美國“新冷戰”而擴散“嫌中”情緒

  環球時報:《掌櫃主義的誕生》正式出版以來,您都收到哪些反饋?

  金希教:這本書一出版就引起韓中輿論的關注。經前總統文在寅6月初在社交媒體推薦后,該書更是登上韓國暢銷書排行榜。在韓國,無論是保守陣營還是進步陣營的媒體上,都有批評該書的內容,但同時,也有媒體和學術界、出版界,特別是很多市民團體支持我。我覺得以出版這本書為契機,韓國社會將展開對於如何看待當前“嫌中”情緒以及如何看待韓中關系的討論。能得到一直推動構建半島和平體制的前總統文在寅的推薦,這對我個人來講意義深遠。已有幾家中國的出版社對該書表示關注,我期待不久后它可以在中國與讀者見面。

  環球時報:您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金希教:我寫這本書體現了應對當前危機的迫切性。有觀點認為,當今世界重新回到充滿戰爭和暴力的20世紀,如各地不斷發生局部沖突。我認為這種現象的內在原因是戰后體制的危機。韓國學者們通常把東亞戰后體制和(以美國為中心的)舊金山體制等同起來。韓國右派強調舊金山體制所具有的自由主義秩序的進步性,左派則強調國家尚未完成的領土統一,這是兩者的差異。但戰后體制不僅只是舊金山體制,比如,我認為以基辛格秘密訪華、美中對話和建交為基礎構建的“基辛格體系”也起到緩解作用。但是,從奧巴馬政府開始的“重返亞太”和特朗普政府實施的封鎖中國政策正在從根本上動搖戰后體制並引發相關危機。韓國的安保保守主義者為呼應美國的“新冷戰”戰略,極力擴散各種“嫌中”言論。因此,我覺得有必要正確掌握戰后體制危機的根源並加以應對,所以執筆寫了這本書。

  《掌櫃主義的誕生》

  環球時報:您書名中特意用“掌櫃主義”這個詞,是為提醒韓國讀者不要對中國的認識流於概念化和過於偏激嗎?

  金希教:韓文“掌櫃”一詞有兩個來源。一種說法是源於殖民地時期日本對中國人的蔑稱。另一個說法是按照韓語詞典上的解釋,意為“經營中餐館的主人”,后來成為“中國人”的代名詞。韓國人曾對這些中國人既羨慕又排斥。雖然韓文“掌櫃”一詞是帶有貶低意思的稱呼,但沒有厭惡之意。韓中建交初期,“掌櫃”一詞幾乎消失,即使用也不會有貶義。但盧武鉉政府主張在美中等國之間搞“均衡”外交后,“掌櫃”一詞又迅速被用作包含“厭惡”之意的敵對概念。我認為,這種現象是想要回歸舊金山體制的韓國安保保守主義者有意挑起的意識形態對立。我借用“掌櫃主義”一詞來對抗國內的安保保守主義。

  環球時報:韓國“嫌中”情緒日益明顯的原因是什麼?

  金希教:面對中國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韓國民族主義者自然而然地感覺受到威脅。比如,一些市場主義者擔心,從前並不是韓國競爭對手的中國,現在除了半導體之外在所有領域都獲得競爭優勢,進而還會奪走一直被韓國掌握的市場。正如我剛才所說,韓國反華情緒迅速擴散的最重要原因是安保保守主義陣營在呼應美國為遏制中國而採取的“新冷戰”。韓國的安保保守主義陣營將中方的“東北工程”(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問題升級為關於歷史的“論戰”,試圖通過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激化兩國矛盾,並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對華負面情緒。

  韓國進步陣營的曖昧態度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一段時間以來,進步陣營專注於國內的民主主義問題,對主權問題、國家間平等問題、全球體制問題的關心較少。他們會說,“美國固然是個問題,中國也是個問題”。因此,在韓國討論中國的主導權完全落入保守陣營手中。

  此外,政治陣營對決也會對韓國媒體產生影響。韓國的兩黨制已形成,支持特定政黨的人隻想聽他們想聽的話,這種傾向越來越嚴重。也就是說,如果某個政黨已默認“中國存在問題”,那麼其支持者不會想聽到“中國不存在問題”的話。一些韓國媒體追隨美國,主張美國是對的,認為“美國一定會贏,應該站在美國一邊,應該拋棄中國”。

  “嫌中”絕不是韓國的好選擇

  環球時報:這樣的對華認知偏差會對韓國自身的國家利益和中韓關系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金希教:對韓國的國家利益來說,“嫌中”絕不是好的選擇,它隻會對部分既得利益勢力有利。如從事需要敵對陣營體制的韓國國防產業的資本家或軍部勢力、喜歡軍事主義方式的部分檢察機關或安保勢力、總是需要“根本性邪惡勢力”的極右基督教徒以及需要煽情報道的媒體。

  我認為“嫌中”情緒長期化的可能性並不大。韓國的安保保守主義勢力已比以前弱了很多。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韓中貿易規模的不斷增長,韓國的經濟保守主義者開始與安保保守主義者分化。經濟保守主義者也很有可能和美國的金融業界一樣,更明確地喜歡多元化的體制而不是敵對性的冷戰體制。因朝美會談告吹而陷入無力感的進步陣營,也將積極思考如何與中國合作。進步陣營希望構建安全優先的和平體制,並且同中國一樣都關心可持續發展。

  環球時報:從構建和平體系的觀點出發,韓國政府在對中韓關系進行重新闡述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阻力?

  金希教:韓國進步陣營應盡快制定超越戰后體制危機時代的進步對策,但目前他們的選擇仍不明確。韓國經濟保守主義的態度也不明朗,仍停留在“安美經中”(即安保依靠美國、經濟依靠中國)的態度上。雖然安保保守主義主張“安美經世”(即安保依靠美國、經濟依靠世界),但對於經濟依靠中國既不肯定也不否認。如果現政府實質上採取排除中國的政策,這些人也不得不發出自己的聲音。總之,短期內最重要的鑰匙掌握在美國手中——如果美國認識到重新回到20世紀是不可能的,並在東亞地區支持多邊主義,局部沖突或經濟犧牲就會減少。

  環球時報:美國正不斷拉攏盟友組建“反華”小圈子,韓國及其他一些國家會聽命於美國嗎?

  金希教:我認為從特朗普政府開始正式實施、拜登政府延續的遏制中國政策不太可能成功,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如果美國最終與中國“脫鉤”,最強烈的反對者就來自美國國內,如金融業界和消費者團體的反對﹔第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不能再讓隻佔全球經濟份額1/4的國家按照其意圖引領世界,金磚國家、東盟國家、非洲國家以及最近左派政府崛起的拉美國家的發言權已變得足以打擊美國的霸權﹔第三,美國同盟國之間存在利害關系沖突,如澳大利亞與美國、英國建立“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后,法國非常反對並與美國疏遠。同樣,如果美國為了結成韓美日軍事同盟而採取進一步行動的話,韓國國民將進行史無前例的反美運動。韓國曾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至今仍沒有向韓國進行徹底反省和清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韓國國民不會同意與日本建立軍事同盟。

  應淨化民間的厭惡情緒

  環球時報:您曾在中國學習和生活,您對中國的國家治理、民生改善有什麼深刻感受?

  金希教:1993年我來中國留學時,因為基本上沒能完全脫離親美主義、反共主義、經濟至上主義的影響,我對中國的認識與其他韓國人沒有什麼不同。但在中國生活沒多長時間,我的想法便有了轉變,我注意到中國在很多方面都有追趕美國的跡象。改革開放之前,中國與印度的經濟水平不相上下,但現在中國經濟已增長到無法比擬的程度。過去十年,中國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解決了中國人的絕對貧困問題。當然,對團結全國人民的效率性和方向性起到決定性影響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現行的國家體制。

  環球時報:前些年,中國霧霾現象嚴重時,有韓國媒體做了不太客觀的報道。經過治理,中國的空氣質量已得到明顯改善。您怎麼看這個變化?

  金希教:在利用霧霾問題譴責某個國家之前,應該以全球視角來看這個問題。中國之所以大量排放微塵是因為在全球分工體系中主要負責制造業,美國則將制造業外包。我們不能從“每個家庭平均擁有兩輛汽車的”美國觀點出發看待污染問題,隻有承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才能解決問題。我在新書中建議韓國讀者不要以妖魔化的視角看中國,而是要從全球的視角來看待霧霾等問題。中國的空氣質量已大為改觀,我非常支持中國政府的可持續發展議程。

  環球時報:您在書中還寫了“中國夢”。您怎麼看“中國夢”的意義?

  金希教:我注意到一些國家對中國崛起和“一帶一路”倡議等積極的對外舉措產生警戒,但我反對將“中國夢”與擴張主義相提並論。我認為中國的歷史不是擴張主義,而是脫離殖民主義的歷史。中國道路是中國想要的,中國集結力量也是為加強自身發展,而不是用於外部擴張。因此,中國領導人積極提出的“共同富裕”也備受關注。我認為,中國通過“共同富裕”將積累的巨大財富用於實現提升中國國民的生活水平,這種嘗試值得肯定。同時,中國還積極幫助其他貧困國家和地區。當部分西方國家囤積大量新冠疫苗時,中國正積極幫助那些沒有疫苗的國家,這一行動意義深遠。

  環球時報:從學者的角度看,您認為未來幾年中韓關系會有大的變化嗎?

  金希教:我預計短期內韓中之間會有一些摩擦,但兩國關系的發展方向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雖然美國正在推進韓美日同盟,但美國沒有力量實現這麼大的變化。韓國的安保保守主義陣營主張與中國“脫鉤”,但未能提出任何對策。現在,韓國國民已經不再愚蠢到無條件忠誠於某個特定集團的利益。經濟保守主義者也會認識到“新冷戰”的回歸對他們沒有好處,對他們來說美國已不是替代中國的選項。

  環球時報:今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您對中韓兩國加深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往有什麼建議?

  金希教:建交以來,韓中關系的友好時期比沖突時期更長,兩國間的共同之處比差異更多。我認為,對歷史的解釋交給歷史學家們,國民間要避免沖突,知識分子要努力創造共同的未來。我希望中國媒體和網民不要對韓國安保保守主義陣營炮制的“辛奇(泡菜)工程”“韓服工程”等立即作出反應。安保保守主義陣營策劃這些事情就是為構筑敵對陣營,中國網民的過激反應會正中他們的下懷。在韓國,理性依然存在。隨著時間推移,我認為那些毫無根據的主張自然會在韓國內部被淨化掉,中國也能自行淨化對韓國人的厭惡情緒。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