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連世界】“開眼界”還是“純砸錢”?關於游學聽聽國外怎麼說

韓國:海外游學或不再是教育剛需【3】

2019年07月10日14:08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原標題:【網連世界】“開眼界”還是“純砸錢”?關於游學聽聽國外怎麼說

英國:游學多見於私校 鼓勵課外學習

白天行

  《紐約時報》曾這樣描述十八世紀的英國貴族子弟之間流行的傳統旅行“壯游”:“三百年前,接受過牛津和劍橋教育的富有的英國年輕人開始前往法國和意大利各地跋涉,尋求藝術、文化和西方文明的根源。憑借充裕的資金,貴族接連數月或數年漫游各地,他們訂購畫作,完善自己的語言技能,與歐洲大陸上流社會交往。”

  而在現代的英國中小學當中,出國游學並不盛行,大部分學生會在假期與家人度假或參加旅行團出國,以游玩為主。

  少數中學尤其是私立學校可能會在假期時間組織學生出國參觀訪問,時間長短不一,費用自理。例如英格蘭一家私立學校在一年間組織的需要住宿的假期活動就有44個,其中一半為出國的活動,時間從1天到10天不等,活動主題則包括野外生物考察、音樂、歷史、藝術和體育等。根據活動的種類、時長不同,需要繳納的費用也從50英鎊到2900英鎊不等(約合人民幣433元至2.5萬元)。

  據記者了解,英國九大公學之一的什魯斯伯裡中學就曾組織學生去肯尼亞游學,圍繞長跑項目與當地學生交流。學生亨利描述,那天早上學生們在肯尼亞一個偏僻的角落裡開啟了10公裡的長跑,一群斑馬和羚羊在學生們旁邊慢跑,長頸鹿和大象在平原上與他們一同奔跑,它們好奇地看著學生們越過終點線。“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日子之一,”他說。

  而對於佔比更廣泛的公立學校學生來說,學期中的外出參觀等活動則成為豐富日常學習經驗的主要形式。

  英國中小學生經常集體外出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地。在進入博物館之前,老師可能會布置下問題或任務,寓教於樂。比如一個問題是:木乃伊的制作方法,可以通過文字或圖像解答。在這樣尋找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收獲了學習研究方法。

  英國政府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在2006年出版了《在課堂外學習聲明》以及與之相關的培訓和指導。英國教育部下屬准官方機構——國家督導辦公室(Ofsted)在報告評估中發現,課堂外的實踐學習活動往往會帶來更好的成績、標准、動力、個人發展和行為。中小學生能夠以更新穎的方式享受和實現目標。教室外學習委員會(LOtC)的一項調查發現,87%的教師認為教室外學習讓課程令人難忘,77%的教師認為,它能激勵學生學習。

  英國國家司法博物館認為,學校旅行和教育參觀應被視為強大、積極的教學工具,有助於促進所有學生的社會、個人和情感發展。鼓勵學生“邊做邊學”以及與人、地方和建筑物接觸,為學習經歷增添了額外的深度。

  據記者觀察,在倫敦多個博物館聚集的肯辛頓區,幾乎每天都有穿著熒光綠色的中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博物館參觀。學生兩兩成組,多個老師前中后隨時清點人數,尤其在地鐵裡人多擁擠的情況下,帶隊老師更會在電梯口和上下車時確定人數后再一起行動,而旁邊行人也都習慣並禮讓。

  以倫敦科學博物館為例,學生集體參觀之前需要聯系博物館並提交申請。表格內涉及時間、人數、學生年齡、參觀或互動項目內容、機構信息及聯系方式、是否有特殊需求等等。而博物館則會保証學生在安全、午餐空間、基本設施等方面的需求。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