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下調日本汽車關稅 韓國企業焦慮

2025年09月18日09:04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輝】“美國已不再是那個一貫與盟友密切合作的國家”,新加坡《聯合早報》16日援引韓國外長趙顯當日在韓國國會答辯中的話報道稱,韓美關稅談判持續受阻,但韓國對美政策語調出現轉變,罕見向美國釋放強硬信號。據韓聯社16日報道,韓國總統辦公室一名高官表示,政府不能因為趕時間而在嚴重損害韓企利益的協議上簽字。與此同時,美國對日本汽車的進口關稅自16日起由27.5%降至15%,緩解了日本所受到的沖擊,但對韓國汽車仍維持25%稅率,令韓國產業界愈發焦慮。

  降到15%,影響仍然很大

  在激進貿易政策沖擊日本工業支柱產業5個月后,美國終於將對日汽車關稅下調至15%。日本共同社16日報道稱,自4月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征汽車關稅后,日本汽車制造商及其他廠商的利潤受到擠壓。此次關稅下調是美國政府7月22日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的部分內容,此前日本曾多次催促美國落實稅率調整。

  不過此舉並未打消日本的顧慮。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16日在回答有關提問時表示,“關稅下調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日本汽車產業受到的沖擊,但15%的稅率仍然存在。在與汽車產業界的意見交流會上,我聽到有觀點表示,雖然對達成15%的稅率表示贊賞,但其影響仍然很大。”最新數據顯示,8月日本對美汽車出口大幅下降28.4%。

  據共同社此前統計,由於美國加征關稅,豐田等7家日本汽車制造商在截至2026年3月的財年中,合計營業利潤將減少約2.67萬億日元(約合1295.8億元人民幣)。日本《沖繩時報》17日評論稱,日本政府不應簡單地遵守可能偏離國際規則和法律的關稅政策,而應再次尋求與國際社會的合作,以保護自由貿易體系。

  韓企“出血競爭”難維持

  韓國《東亞日報》報道稱,韓方雖與美方達成將關稅降至15%的大框架協議,但執行時間仍未確定。韓國業內人士直言,韓企在美無法貿然提價,擔憂將加速被日本競爭對手蠶食市場份額。今年3月至8月,韓國對美汽車出口連續6個月同比下滑,8月降幅達到15.2%。作為韓國汽車最大出口市場,美國已佔整體出口約四成,沖擊顯而易見。

  報道稱,韓國車企陷入被動局面。以現代Avante車型為例,若維持25%關稅,其價格將上漲至2.76萬美元,比享受15%關稅的豐田卡羅拉貴出約1520美元。現代和起亞眼下只能選擇自行吸收關稅成本,避免提價失去市場,但業內擔憂這種“出血競爭”難以長期維持,最終不得不漲價。

  韓國汽車協會人士直言,日本的關稅優勢正加速削弱韓企在美的競爭力,零部件產業鏈也受到牽連。為對沖沖擊,企業正加快向非美市場轉移。但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市場仍是主力,僅靠歐洲市場難以彌補對美出口的持續下滑。

  “美國變了”

  日本與美國的關稅協議也為韓國提供了“警示案例”。據《韓民族日報》報道,雖然美國下調日本汽車關稅,但作為交換,日本需籌措高達5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資金。相關諒解備忘錄規定,投資范圍涵蓋半導體、醫藥品、能源、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項目,收益分配對美方極為有利,一旦日本投資執行不到位,協議還包含“關稅上調條款”。韓國輿論認為,美日協議折射出美國“投資換關稅”的談判模式,韓方未來或將面臨類似壓力。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金正官表示,政府正致力於推動與美最終簽訂協議。他直言,目前的美國不同於以往,韓國面對的是“全新的美國”。《聯合早報》報道也提到,韓國總統室和外長趙顯直言“美國變了”。韓國總統室官員多次重申,李在明堅持“不讓企業承擔損失”的原則,談判將以國家利益優先。《韓國時報》評論稱,韓國車企雖焦慮,但過快達成“條件不利”的協議可能造成長期損失。

  →→更多經濟新聞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