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夾擊暴雨 韓國異常氣候沖擊民生經濟

2025年07月14日08:32  
 

  人民網首爾7月14日電(周玉波)  韓國正經歷罕見的極端天氣,酷暑與暴雨輪番來襲,沖擊農產品供應,推高生活成本,引發公共安全與健康危機。

  7月13日,包括首爾、光州、濟州等多地持續高溫與強降雨並行。當天盡管有降雨,首爾、大邱等地氣溫仍達35℃以上,體感酷熱。南部和東部地區則因熱帶低壓北上,出現強降雨和雷暴,氣象廳已發布多項暴雨與高溫預警,提醒警惕山洪、內澇及城市積水。

  據政府數據顯示,截至7月7日,全國已有7人因高溫死亡,熱相關疾病病例同比激增83%。中暑、熱射病患者多為戶外作業者和老年人,公共衛生當局呼吁減少外出,嚴防中暑與食源性疾病。

  高溫也嚴重影響農產品供應。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數據顯示,西瓜零售價一周內上漲22.5%,同比高出36%。白菜、蘿卜等價格也在一周內上漲15∼27%。高溫導致果蔬生長遲緩、甜度降低,供應量下降、需求反增,形成價格雙重壓力。

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部長宋美玲於7月10日前往全羅北道高敞郡,走訪了生菜種植農戶,了解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圖源: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官網

  禽畜業亦受沖擊。雞隻因熱死率上升,疊加“初伏”前后雞肉需求高漲,雞蛋與雞肉價格上漲明顯。雞蛋(30枚裝)零售價突破7000韓元(約合36.4 元人民幣),為近年高點。

  專家指出,韓國正面臨“熱通脹”(heatflation),即因極端高溫引發的階段性物價上漲。以往酷暑年,如2018年、2023年,蔬果價格連續數月飆升,當前形勢可能重演。雖然整體CPI維持在2%左右,但市民在超市和市場的“體感物價”顯著升高。

  政府方面表示,將通過擴大農產品儲備、強化病虫害防治、實施臨時關稅優惠等方式穩定供需。企劃財政部計劃於14日召開物價相關會議,商討精准干預策略。但專家指出,葉菜類等難以儲備或進口替代的作物仍易受氣候影響,價格易波動。

  隨著熱帶低壓繼續北上,韓國中部地區預計將於本周后期迎來強降雨。氣象廳提醒,未來幾日仍需嚴防局地強降水引發的次生災害,呼吁市民密切關注氣象預警,注意人身與財產安全。

  →→更多經濟新聞

(責編:申玉環、周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