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任伊然】韓國《東亞日報》6日報道稱,韓國政府5日決定新設高端人才簽証,旨在吸引全球尖端領域的科技人才,應對國內勞動力短缺及全球人才競爭的雙重挑戰。然而,這一計劃能否取得實際效果引發了外界的廣泛質疑。
據韓國《每日經濟》報道,韓國代總統崔相穆5日在外國人政策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表示:“韓國長期存在的低出生率問題使國內勞動適齡人口( 一般為15至64歲)減少。不僅造成產業界人力短缺,還加劇了地方消亡。”報道提到,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2022年韓國勞動適齡人口為3674萬人,而到203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下降至3417萬。勞動力短缺已然成為韓國經濟長期低增長的原因之一。崔相穆還表示:“在全球范圍內,各國都在不遺余力地爭奪高端領域人才,我們必須為海外優秀人才營造最佳的生存環境。”
“韓國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面臨諸多挑戰”。韓國《文化日報》評論員文章稱,韓國在技術、資金和人才方面均處劣勢。以AI人才為例,韓國雇佣勞動部分析顯示,2023年至2027年間,韓國AI領域的人才缺口將達到1.2萬人,但產業界的實際需求遠超這一數字。同時,韓國AI人才的流失也比較嚴重,特別是擁有5年以上經驗的高端人才。
為此,崔相穆在5日的會議上決定本月將新設高端人才簽証,重點吸引半導體、顯示器、生物和機器人等尖端領域的外籍人才。該簽証發放條件頗為嚴格,申請者須擁有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學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工作滿8年且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3年以上﹔年均工資收入為韓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的3倍以上(韓國銀行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韓人均國民總收入約為4995.5萬韓元,約合25萬元人民幣)﹔即將在韓國尖端科技企業工作的人員。高端人才簽証與以往的工作類簽証不同,對於符合條件的人才,其本人及家屬(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獲得能自由就業的居住簽証(F-2)。在韓居留滿3年后,便可申請韓國永久居留權。韓國《國民日報》報道稱,高端人才簽証目前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領域,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擴大適用范圍。
盡管韓高端人才簽証提供了誘人的政策支持,但外界對其實際成效普遍存疑。韓國Fnnews新聞網的社論稱,“政府現在才設立高端人才簽証吸引海外人才為時已晚,稀缺人才早已被其他國家招攬,這樣下去很難在全球競爭中佔優勢”。韓媒稱,有專業人士分析認為,政府推出新簽証制度,並不意味著能輕易吸引海外人才。當前,全球各國正展開激烈的人才爭奪戰。美國、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頂級企業紛紛為理工科人才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待遇。相比之下,韓國企業的薪資水平較低。例如,谷歌公司新入職員工的平均年薪接近2.7億韓元,而韓國大企業的平均年薪僅略高於1億韓元。此外,韓國國內的工作環境、職業發展空間等因素也將影響外籍人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