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爾10月15日電(李帆)當地時間10月10日,韓國著名作家韓江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韓國首位獲得這一殊榮的文學家。她也是繼已故前總統金大中之后,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獎的韓國籍人士。瑞典文學院授予她這一獎項,表彰她“以強烈的詩意散文,直面歷史創傷,揭示人類生命的脆弱性”。這一獎項的獲得標志著韓國文學在國際舞台上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成為韓國文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裡程碑。
市民和工作人員正在選購和整理韓江作品。人民網 李帆攝
用作品直面歷史創傷 探索內心世界
自1998年發表處女作小說《玄鹿》以來,韓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學風格,即聚焦人類內心世界和精神創傷。她的作品深刻探討了個體在歷史創傷和社會壓抑下的情感與心理掙扎,展現了對人性復雜性的獨特見解。她的代表作《素食者》不僅幫助她贏得了2016年布克國際文學獎,也為她奠定了在國際文壇的地位。這部小說通過描寫一位決定拒絕食肉的女性,深入揭示了個體與社會、身體與心靈之間的沖突與對立。韓江由此成為首位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的亞洲作家。
除了《素食者》外,韓江的其他重要作品還包括《少年來了》和《不做告別》。前者以1980年韓國光州事件為背景,描繪了集體創傷對個體生命的深遠影響﹔后者則講述了1948年濟州島四三事件的創傷性歷史記憶,並獲得法國四大文學獎之一的美第奇獎。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韓江對歷史與人性問題的敏銳洞察力,進一步鞏固了她在世界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首爾一書店外懸挂祝賀韓江獲得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橫幅。 人民網 李帆攝
諾貝爾文學獎的影響
韓江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不僅是她個人的重大成就,也讓整個韓國文學界為之振奮。諾貝爾文學獎一直被視為全球文學領域的最高榮譽,韓江的獲獎無疑為韓國文學贏得了更多國際讀者的關注。這也是自2000年時任總統金大中因推動朝韓和平對話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韓國第二次獲此殊榮。
韓江的獲獎引發了韓國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韓江的獲獎也帶動了韓國圖書市場的熱潮,各大書店和在線平台的韓江作品銷量飆升,許多讀者爭相購買她的書籍。
據韓媒報道,韓江在接受諾貝爾獎委員會採訪時表達了她的驚訝與感激之情。她表示,寫作對她而言是一個提問和探索的過程,通過《素食者》等作品,她試圖展現個體在社會規則和內心欲望之間的對抗與掙扎。她感謝所有幫助她走到今天的讀者和同行,並希望自己的獲獎能夠讓更多國際讀者關注到韓國文學的獨特魅力。
韓江特別提到她從文學界其他作家的作品中汲取了無盡的靈感。她希望,未來韓國文學能夠繼續在全球范圍內傳播,讓世界更多地了解韓國文化與歷史的豐富內涵。
韓國首爾一大型書店內市民們在韓國文學類目區域選購圖書。人民網 李帆攝
韓國文學的全球化進程
近年來,隨著韓流的崛起,韓國的電影、音樂、電視劇等文化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廣受歡迎。然而,與流行文化的快速傳播相比,韓國文學的國際影響力相對較為有限。韓江的諾貝爾文學獎無疑為韓國文學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為其他韓國作家提供了進入國際市場的契機。
自《素食者》在國際文壇嶄露頭角以來,韓江的作品逐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進入多個國家的書店和圖書館。她的成功不僅為為韓國文學在國際舞台上的傳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韓國其他作家樹立了榜樣。隨著更多韓國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等語言,韓國文學有望在未來的幾年中迎來更廣泛的國際化浪潮。
為推動韓國文學走向世界,韓國政府於1996年設立了韓國文學翻譯院,專注於將韓國文學翻譯成多國語言,提升其國際影響力。一位來自韓國文學翻譯院的韓中譯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韓江的作品充滿了對歷史創傷、個人成長和社會壓迫的深刻反思,這些主題不僅與韓國社會密切相關,也具有普遍的全球性意義。“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會盡力在兩種語言之間保持作品的韻味和內在張力,讓各國讀者能夠感受到韓江筆下強烈的情感沖擊。”
這位譯者還提到,韓江及其他多位韓國作家的作品都備受中國讀者喜愛。作為一名中韓譯者,她希望通過兩國的文學作品,增進中韓兩國人民的思想交流。“在這個過程中,翻譯起到了橋梁的作用,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和情感的傳遞。”
→→更多文體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