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張悅】“3年前,筆者在韓國兩家本土購物網站比較價格,購買所需物品,在韓國購物網站很難找到的海外商品會通過亞馬遜購買。但是最近,使用阿裡全球速賣通和拼多多Temu等中國購物平台的情況大大增加。因為可以以低廉的價格購買韓國購物網站沒有的商品,配送也相當快。”韓國科技撰稿人金志賢(音)13日在《東亞周刊》上發表的文章中這樣表達。隨著中國電商平台不斷在韓國拓展業務,韓國民眾有了更多購物選擇的同時,其本土電商也感受到壓力,在貨源、配送等領域發力以應對挑戰。
中國電商人氣在韓迅速上升
據韓國《亞洲日報》報道,近期韓國海關總署公布了一項關於該國跨境購物的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韓國消費者的跨境購物量幾乎增加了兩倍。韓國消費者對跨境購物的熱愛程度可見一斑。這也給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用戶基礎。《東亞周刊》稱,今年前三季度韓國消費者的海外直購金額達到4.79萬億韓元(1000韓元約合5.5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的3.98萬億韓元相比增加20%。
韓國的高物價也為外國電商企業提供了機會。在中國電商全面進軍韓國之前,就有很多韓國消費者苦於當地高物價,設法從中國網站購買商品再郵寄到韓國。最早韓網上出現了淘寶購物指南等中國網購帖,隨后又出現了專門幫助韓國消費者在淘寶購物的中介。
《環球時報》記者一位會中文的韓國朋友自從掌握了從中國電商購物再轉運到韓國的流程后,不急用的物品哪怕要承擔運費也要從中國購買。這名朋友甚至從中國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郵寄到韓國使用。
韓國《朝鮮周刊》稱,最近因高通脹,生活費和物價大幅上漲,中國電商平台正在有效地在韓國攻城略地。韓國《中央日報》稱,消費者更看重性價比的時代,中國電商在海外市場的行動吸引了業界的關注。
金志賢認為,在韓國海外直購規模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國電商的快速發展。韓國前三季度海外直購消費中,中國購物網站的成交額佔比為46.4%,達到2.22萬億韓元。這一比例遠遠超過美國購物網站(29.1%)。中國購物網站在韓國消費者中的人氣正在迅速上升。今年通過中國平台的海外直購額比去年同期增加106%,通過美國企業的購買額減少了9.7%。今年10月份,全球速賣通的韓國用戶數達613萬人,排在本土電商酷澎Coupang(2846萬名)和11號街(816萬名)之后,位居第三。
汲取中國電商經驗
《韓國經濟新聞》報道稱,中秋、開天節、韓文節連休期間,韓國下載最多的應用程序是Temu,全球速賣通的下載量位居第三。有分析認為,韓國本土電商正在經受中國企業的沖擊。《韓國經濟新聞》稱,Temu推出的“最多優惠90%”和“90天內免費退貨”的政策吸引了用戶。為吸引消費者,全球速賣通也將充電器、剃須刀等部分生活用品的售價定為100韓元。Temu的主要顧客是對價格敏感的40歲至50多歲主婦,全球速賣通的顧客中,想要低價購買消耗品的20歲至40多歲的人較多。
《中央日報》報道稱,全球速賣通於2023年3月在韓國推出了快速配送服務Choice,彌補了海外直購配送慢的缺點,之后全球速賣通聘請韓國演員馬東錫代言,展開大規模的營銷,給韓國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雙十一”期間,全球速賣通通過在門戶網站、電視台和地鐵站投放廣告,集中宣傳“雙十一”購物。
不過一些韓媒認為,中國直購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平台被指責存在“山寨”商品。《中央日報》稱,為此,一些中國電商引入防偽系統,並正在討論建設韓國物流中心。
《亞洲日報》報道稱,中國電商憑借免費配送、退貨、物美價廉的優勢在韓國擴張迅猛,吸引LG生活健康、柳韓(YUHAN)等韓國知名企業入駐。報道認為,相較於全球速賣通等中國電商,酷澎的優勢在於此前積累的本土消費者信賴度。
一名韓國電商行業人士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韓國電商排名第一的酷澎之所以能夠一枝獨秀就是深度學習了中國的電商模式。酷澎在中國設有研發中心,那裡很多技術人員都有在中國電商企業工作的經驗。酷澎在韓國首推的火箭配送、凌晨到達服務也都吸收了中國的經驗,快速配送讓酷澎脫穎而出,成為韓國電商的龍頭。
拓展中國商家
由於中國電商企業在韓業務持續擴張,為應對當前市場形勢,韓國電商巨頭開始發力。據《亞洲日報》11日報道,酷澎開始“全面擴招”,吸引中國賣家入駐。近日,酷澎以中國賣家為對象展開營銷活動。該平台不僅為一些新入駐的中國商家提供補貼優惠,還在中國多個地區舉行說明會,介紹招商新策、平台運營策略、流量激勵政策等,不斷加碼中國市場。
“現在韓國企業不僅要面對美國企業,還要面對中國企業的激烈競爭。”金志賢表示,這些企業具備完善的全球配送網絡,迅速滿足海外直購需求。最近,以AI為基礎的商品推薦系統和利用大數據展開的量身定做型營銷吸引了消費者。韓國電子商務企業和社交媒體服務企業應該考慮如何應對中國企業的攻勢,提高內需市場的競爭力。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