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明大使接受韓國《每日經濟新聞》專訪

2023年08月24日15:21  來源:中國駐韓國大使館
 

  8月24日,韓國最大經濟類日報《每日經濟新聞》刊登紀念中韓建交31周年邢海明大使特別專訪。邢大使在採訪中介紹了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的情況,針對日前美日韓三國領導人戴維營會晤有關情況闡明中方在南海、台灣等問題上的立場,並回顧了中韓建交31年來的成果,展望兩國關系未來發展前景。此外還就中美關系、中日韓合作、朝鮮半島局勢、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等回答了記者提問。採訪全文如下:

  1、24日將迎來韓中建交31周年。在過去的31年裡,中韓兩國互利共贏,取得了巨大成果。韓國成為世界前10位左右的經濟大國,中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后的G2國家。您如何評價過去的31年。

  答:31年前,中韓兩國老一輩領導人以高瞻遠矚的眼界和勇氣,合力打破冷戰堅冰,跨越意識形態藩籬,做出中韓建交的重大戰略決斷,掀開中韓全面快速發展的新篇章。“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前兩年盧泰愚前總統在世時,我每年都會在建交紀念日之際去探望他,感謝他為成功推動中韓建交所做的巨大貢獻。在中韓建交31周年之際,我也將前往他的墓地祭拜,重溫他致力中韓友好的初心,繼續為中韓關系繼續取得更大發展不懈努力。

  中韓建交的31載在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一瞬,但兩國關系發展源於數千年的交往、基於深度交融的命運、面向無限前景的未來,這是中韓關系在短時間內實現國際關系史上罕見成就的堅實基礎,也是我們毫不動搖要把兩國關系發展好的理由和信心。我相信隻要雙方永葆中韓建交初心,繼續秉持相互尊重的精神,充分照顧彼此重大關切,加強溝通,互利合作,中韓關系就一定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2.人們非常擔心中國經濟會像日本一樣陷入長期通貨緊縮。中國重新開放並未產生顯著效果,消費和出口也都出現了問題,房地產和青年失業問題也很嚴重,也未如預期那樣採取刺激政策。在此情況下,您預計中國經濟何時才能復蘇?

  答: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5%,明顯快於去年增速,也明顯超過美國經濟增速。IMF上月發布最新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2%,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1/3。過去10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8%,超過G7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的總和。即便是疫情3年,中國經濟依舊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增長,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當前中國經濟不存在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通貨膨脹持續、金融市場動蕩、債務壓力上升,各國經濟都面臨著不小挑戰。中國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難免會有困難和問題,但我們從不避諱,而是採取措施積極加以解決,成效也已經或正在顯現。最近,中國政府為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經濟增長,接連出台了28條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4條吸引外商投資的措施,受到國內外投資者廣泛歡迎。少數西方政客和媒體放大炒作中國疫后經濟復蘇進程中存在的階段性問題,竭力唱衰中國,這些論調30年前就有了,事實說明了一切。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高質量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繼續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希望韓國朋友們堅定對華合作信心,推動中韓合作不斷取得更大發展。

  3.有評價稱,雖然韓中實現了很多成果,但是目前兩國關系是建交以來歷史最差的。雖然有很多原因,但也有人認為邢大使上任以來發言較為“強勢”。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嗎?

  答:近段時間,中韓關系確實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我們為此感到擔憂。回顧這些年中韓關系發展歷程,最重要一條的經驗就是尊重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這是決定中韓關系能否向好發展的關鍵。我認為,中韓間並沒有根本性、結構性的矛盾,兩國關系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隻要雙方本著睦鄰友好、相互尊重的原則,排除干擾,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推動兩國關系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中國駐韓國大使,我先后四次在韓常駐,對韓國和韓國人民懷有深厚的友好感情,當然希望兩國關系發展好。在採訪時親口說出“目前中韓關系不好”,我比誰都痛心。與此同時,我更要對中韓關系的健康長遠發展負責。在兩國關系遇到問題時,不能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裡,而是要及時發現問題並推動解決。我和大使館的同事們一直在積極推動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今后也將將繼續為增進兩國友好、推動中韓關系發展而努力。

  4.有分析認為,王毅重返外交部長崗位為韓中關系改善提供了動力。最近中國游客赴韓團體旅游時隔6年重啟也備受期待。為進一步密切韓中合作,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交流往來是人與人之間,也是國與國之間發展友好關系的最重要方式。我們注意到,中國游客赴韓團體游重啟在中韓都引起了熱烈反響。中國旅游產品平台赴韓旅游搜索量大增,不少人打算來韓國度過十一黃金周,韓國的商家都摩拳擦掌,積極准備迎接中國游客。同時,中方已自上周起開始對韓國等有關國家符合相關條件的簽証申請人免採指紋。這將有利於兩國民間交流的“雙向奔赴”,充分反映出中方對兩國人文交往的高度重視。

  兩國關系走來的歷程充分証明,中韓合作是互利共贏的,是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共同利益的。雙方要排除干擾、克服障礙,共同營造良好氛圍和條件,保障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順利進行。我相信,隨著人民間往來密切了、感情恢復了,兩國關系會逐漸好起來。

  5.韓美日領導人會晤18日在戴維營舉行,其主要目的是應對朝鮮的核導彈威脅和經濟安全合作,但中國此前強烈反對,稱其為"亞洲版北約"。您對本次峰會有何評價?另外,您對韓方正在推進的韓中日領導人會議持何種立場?

  答:對於此次峰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在記者會上闡明了中方立場。中方發言人表示,美日韓三國領導人戴維營會晤在台灣、涉海等問題上對中方進行抹黑攻擊,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蓄意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嚴重違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這就是中國政府的正式立場。

  對於中韓日三國合作,我認為,中韓日三國攜手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是三國人民共同的期盼,也是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的重要基礎。中方一貫支持並積極參與中韓日三國合作,願為三國合作增添動力,為地區的振興和繁榮指明方向。

  6.朝鮮發射遠程導彈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不能置身事外。韓美日在此次戴維營峰會中再次強調共同應對朝鮮問題。中國將怎樣應對朝鮮問題以實現東北亞地區穩定?

  答:當前半島重現緊張局面,其經緯和症結是清楚的。半島問題起起伏伏的歷程清楚地表明,對話談判是緩和半島緊張局勢、推動政治解決的唯一正確有效途徑。在執行安理會決議問題上,中方一貫認真履行自身承擔的國際義務。當前形勢下,我們希望各方保持冷靜克制,堅持政治解決方向,致力於推動對話緩和,而不是升級軍事緊張、營造陣營對抗。

  中國是半島的近鄰,一貫致力於半島問題通過對話實現緩和,最終解決根深蒂固的分歧。從三方會談、四方會談、到六方會談,我們始終奔走在政治解決半島問題的一線。今年適逢六方會談啟動20周年。希望各方正視半島問題症結所在,按照雙暫停、雙軌並進的思路重啟有意義的對話,均衡解決各自合理關切,推動解決半島安全困境。中方將繼續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7.始於貿易戰的中美博弈開始了高新技術霸權戰爭。美方繼控制半導體出口后,還採取了限制華爾街投資的措施。為打壓中國半導體,甚至要求同盟國參與。對此,中國也採取了制裁美光和限制出口等措施。中美博弈今后將如何發展?

  答:我想強調的是,美方為打壓遏制中國,試圖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構建“平行體系”,推動“脫鉤斷供”,這種行為充斥了冷戰思維,隻會人為制造分裂,給本已挑戰重重的全球發展帶來更多風險和阻力,最終損害的是包括美方自己在內的各方利益。美方強推所謂的“去風險”才是世界經濟的最大風險,不僅嚴重違背經濟規律,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貿易秩序,更將對經濟全球化造成巨大沖擊,侵蝕世界經濟發展根基。

  所謂的中美博弈本質上是美國對中國進行無理打壓遏制,這不是中國發起的,也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如何發展主要取決於美方態度。當前,國際社會普遍對中美關系現狀感到擔憂,不希望看到兩國沖突對抗,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期盼中美和平共處、友好合作。近期,美國內圍繞對華政策進行了一些反思,中美開展了一系列高層交往,進行了坦誠、深入、建設性溝通,這為兩國關系止跌企穩提供了契機。中方願同美方共同努力,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正確相處之道,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確定性、建設性。同時,中方也將繼續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8.為防范各種風險,韓國公司正在減少在華投資比重。與此同時,由於《反間諜法》的實施,外資企業也紛紛撤離中國。請問中國對此應對方案是什麼?

  答:外資企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歡迎外資企業來華發展,這一態度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為此,最近還出台了穩定外資的政策。針對一些外企人士對《反間諜法》存在的誤解,中國商務部近日召開了政策解讀會,邀請了有關部門和相關領域專家就《反間諜法》等外資企業關注的內容做了詳細解讀和交流,著力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以立法形式防范打擊間諜活動、維護國家安全是國際通行做法。企業依法合規經營會受到保護和支持,完全不需要擔心。

  今年上半年,在世界經濟恢復放緩、全球跨國投資低迷的大背景下,法國、英國、日本對華投資分別增長了173.3%、135.3%、53%,近5年中國外商投資收益率達9.1%,高於歐美等國的3%。這表明,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的信心是足的,中國的發展也將繼續為外資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9.俄烏戰爭后,圍繞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加劇。最近在南海,中菲之間又發生沖突。甚至出現2025年中國要武力收復台灣的說法,您對周邊國家的擔憂持何立場?

  答:關於近日菲律賓向中國南沙群島仁愛礁非法運送建筑物資並引發海上事態的情況,中國外交部已作了詳細介紹。菲方非法“坐灘”的經緯清晰明了,中國海警現場操作專業、克制,體現了極大善意。倒是有人在背后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明裡暗裡慫恿支持菲方的錯誤行徑。中方願同菲方一道,按照兩國元首共識,通過對話溝通妥善處理此事。

  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是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有充分歷史和法理依據。二戰后,中國收回南海諸島,並於1948年正式公布了南海斷續線。當時中國政府代表還是乘坐美國的軍艦去南海諸島宣示的主權。《戴維營精神》中稱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非法”,還提及南海仲裁案,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南海仲裁案背離《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精神,越權審理、枉法裁判,其裁決是非法無效的。而且美方迄今拒不加入公約,有什麼資格談公約和國際法?

  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每個主權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中方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的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制造台海緊張的也正是他們。我們相信韓國國民對此有客觀正確判斷和認知。

  10.作為 G2 國家,中國向往什麼樣的世界,希望建立什麼樣的國際秩序?

  答:盡管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和平與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國際社會應該共同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最希望看到的是和平穩定。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根據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選擇。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11、日本宣布將最早於本月24日啟動福島核廢水排海,您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方已多次就日本政府強推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表明嚴正立場。日本政府無視國內外反對呼聲,不顧國際社會對排海計劃正當性、合法性、安全性的質疑,漠視排海計劃損害全球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風險,執意推進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海洋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不能任由日方傾倒核污染水。中方強烈敦促日方糾正錯誤決定,撤銷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周邊鄰國善意溝通,以負責任方式處置核污染水,接受嚴格國際監督。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海洋環境,維護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

  《每日經濟新聞》是每經傳媒集團旗艦日刊,創刊於1966年,是韓國最大的經濟類日報,擁有廣泛讀者和影響力,在北京、華盛頓、東京等地派有常駐記者。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