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免簽政策打開中韓旅游“新空間”

2025年10月13日08:50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楊沙沙 涂蕾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編者的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中國游客通過品嘗韓式炸雞、啤酒等活動,為正在復蘇的中韓旅游市場添一把火。韓國游客則飛往中國各地,體驗山水、探尋文化。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在韓國舉辦前夕,《環球時報》中英文版以及韓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中韓旅游經濟是否復蘇進行採訪調查。去年11月,中方宣布對韓單方面免簽,韓方今年宣布對中國團客免簽。接受中韓記者聯合採訪的旅游界人士表示,上述政策將顯著拉動中韓旅游需求。韓國《每日經濟新聞》11日以“韓中人員往來復蘇,免簽效應下游客激增”為題報道稱,去年,韓中旅游需求有所萎縮,今年這一態勢將逐步改善。

  國慶中秋假期,首爾明洞“人山人海”

  國慶長假期間,首爾明洞再現“人山人海”景象。10月8日下午,明洞街頭隨處可見中國游客,化妝品店的導購員用中文熱情講解。商圈導覽員表示,這一周客人以家庭團客為主,其中中年父母帶子女出游的比例大幅上升。

  在線旅游平台攜程日前發布的“2025國慶中秋雙節旅游報告”顯示,日本、泰國、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憑借距離近、簽証政策便利等優勢,成為中國游客出境旅游首選。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政府自2025年9月29日起至2026年6月30日限時允許三人及以上中國團體游客免簽入境,停留期限為15天。韓國免簽政策官宣后,攜程平台關於“韓國”關鍵詞的搜索量和預訂量顯著上升,尤其是團隊游產品訂單量同比增長357%。其中,跟團游、郵輪、私家團等產品需求增長明顯。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下稱“文體部”)預計,政策期內將吸引中國游客約100萬人次。韓國央行估算,中國團體游客每增加100萬人次,將帶動韓國GDP提升0.08個百分點。

  韓國法務部與仁川國際機場公社的數據顯示,9月入境韓國的中國游客達52.5萬人次,同比增長16.4%。這一數字尚未反映9月底實施的免簽政策效應。韓業內人士認為,國慶長假疊加政策紅利,秋冬季中國游客人數將進一步增長,為韓國旅游與零售市場注入顯著活力。《韓國經濟》援引韓國觀光公社(旅游發展局)數據稱,國慶長假期間,經仁川機場入境的旅客預計為13.46萬人次,同比增長30.5%。

  攜程集團副總裁秦靜接受《環球時報》中英文版以及韓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合採訪時給出了對韓國游最感興趣的中國游客“畫像”:以年輕人為主,90后佔比33%,80后佔比27%,00后佔比19%﹔前十名客源城市為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廣州、蘇州、南京、青島、長沙、成都﹔旅行偏好首爾、濟州、釜山等熱門目的地,注重深度體驗與個性化服務。

  “十一”期間,明洞、弘大等主要商圈銷售額顯著上升,多數店家提前補充庫存。韓跨國企業CJ集團旗下健康與美妝店鋪“歐利芙洋”設於主要景區的門店提前備足與大促期間相當的庫存,GS25、CU等便利店擴大便捷支付服務。韓國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免簽措施帶動旅游便利化,預計下半年韓國零售、免稅與酒店行業業績將持續增長。

  韓國航空公司也在加快恢復中國航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稱,大韓航空、韓亞航空等大型韓國航司自上半年起已恢復並增設昆明、青島、福州、重慶等城市的航線。據韓國國土交通部統計,今年上半年中韓航線旅客達780.34萬人次,同比增長24.4%,遠高於整體國際航線的增幅(7.1%)。韓國業內人士認為,航線恢復與免簽政策形成正向循環,將為下半年旅游高峰提供運力支撐。

  “周五下班飛中國”熱潮持續

  當前,中韓雙向旅游復蘇呈現同步趨勢。“2025國慶中秋雙節旅游報告”顯示,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入境中國游市場”表現亮眼,隨著中國對多國免簽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韓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馬來西亞等成為假期入境熱門客源國。

  攜程數據顯示,去年11月至今年9月11日,韓國入境中國旅游的整體訂單量同比增長131%,機票和酒店訂單分別增長90%和163%。今年韓國的“中秋假期”(10月3日至9日)與中國的國慶中秋假期重疊,不少韓國旅客選擇到中國觀光,上海、北京、香港、大連、青島和天津是韓國旅客的主要目的地。韓國游客來華訂單同比增幅一度突破200%,“周五下班飛中國”成為韓國社交平台熱梗,政策對雙向旅游的促進作用顯著。

  攜程的報告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韓國方面對張家界、黃山、九寨溝等自然景區搜索量同比提升110%。韓國人熱衷的中國“文化打卡地”中,蘇州園林、國家博物館、故宮等文化地標熱度增幅超過80%。

  據韓國《EBN產業經濟》報道,今年1至8月赴華韓國游客近199萬人次,同比激增40.6%,增幅為赴日游客的8倍。中國自2024年11月起暫時對韓國人實施30天免簽措施后,訪華人數持續穩定增長,月均維持在25萬人左右。中國免簽政策不僅推動了商務交流復蘇,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舉辦的博覽會與文化活動也吸引了大量韓國游客。韓國觀光公社表示,隨著航線恢復與地方政府合作項目增多,明年中韓間的共同營銷與區域交流將進一步擴大。

  韓國業內人士認為,相較於物價高企的日本,中國在機票與住宿價格上具有競爭力。部分旅行社表示,赴華團體產品需求已恢復至疫情前九成,預計今年全年訪華韓國游客將超過230萬人次。韓國資深旅游從業者尹娟知接受《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免簽政策推進和航線全面恢復,中韓交流有望步入常態化新階段。

  “中韓之間旅游市場目前尚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秦靜分析稱,制約因素可能包括:部分航線航班數量仍未完全恢復﹔盡管已有免簽政策試點,但全面雙向免簽尚未實現,部分游客仍面臨簽証流程的復雜性﹔其他目的地,如日本、泰國的復蘇也可能分流部分中韓旅游需求。

  秦靜也針對中國旅游市場提出一些建議:優化入境體驗,加強多語言服務、支付便利化,如整合韓國支付方式,提升韓國游客的旅行便利性﹔挖掘文化資源,推廣非遺、民俗、美食等文化體驗,吸引韓國游客深度探索中國﹔可以與韓國旅游機構聯合開發跨區域線路,實現資源互補與客源共享。

  體驗“韓式日常”,深入文化交流

  秦靜告訴中韓記者,免簽政策將至少在三方面打開兩國經濟“新空間”:旅游業方面,免簽政策促進團隊游、主題游需求增長,帶動零售、免稅及餐飲業復蘇﹔商務會展方面,簡化簽証流程有利於商務人士往來,推動MICE(會議、獎勵旅游、展覽)市場發展﹔文化產業方面,中韓文化共鳴為文旅融合提供新契機,如定制文化主題線路。

  據報道,大韓航空今年與攜程旅行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范圍涉及散客、商旅、旅游、韓國中轉等產品的投放與開發。“合作有助於共同做大中韓旅游市場‘蛋糕’。”秦靜表示,上述合作將進一步深化中韓旅游市場的互聯互通。

  韓國方面,免簽政策也被相關產業視為重要契機。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觀光公社正攜手中國主要旅行社開發“K-POP體驗”“韓劇拍攝地巡游”“醫療健康”等新項目,推動消費模式由購物型向體驗型轉變。與此同時,韓國政府也在加快旅游服務數字化建設,將通過與微信支付、支付寶合作提升消費便利度,並培訓中文導游以改善服務質量。韓文體部表示,希望借多元化產品帶動地方經濟復蘇。文體部官員還表示,中國游客長期以來是韓國旅游消費的核心群體。2019年,中國游客消費額達98億美元,佔當年外國游客總支出的44%。因此,如何保障服務質量、改善接待體驗,仍是韓國旅游業亟需思考的課題。

  截至7月,訪韓外國游客同比增長12%,但旅游收支逆差仍擴大至22.66億美元。韓國政府認為,中國游客的回歸對縮小逆差具有關鍵作用。業內人士稱,若韓國旅游仍局限於購物與美容消費,難以持續吸引中國游客。唯有讓游客深入體驗“韓式日常”,方能實現真正的文化交流。

  秦靜建議韓方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針對中國游客偏好,提供多語言服務和支付便利,如接入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結合自然、文化、親子等主題,開發深度體驗產品,滿足年輕游客與家庭客群需求﹔通過社交媒體與旅游平台展示韓國多元旅游資源,吸引重復游客。

(責編:申玉環、周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