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韓雯 余見】當地時間4日,美國聯邦執法部門突擊搜查韓國現代汽車與LG新能源在佐治亞州的一處電池合資廠,帶走475人,其中逾300人為韓國籍。美國《紐約時報》稱,這是美國國土安全部在單一地點開展的最大規模執法行動。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外交部長官趙顯本周將前往美國處理相關事宜。韓國總統秘書室室長姜勛植7日表示,有關釋放被捕人員的交涉已經完成。美國《華盛頓郵報》7日稱,此次執法行動考驗了美韓關系,如今其正處於一個“敏感時期”——在關稅談判中,韓國承諾對美國進行3500億美元投資。多家韓媒稱,此事發生在韓國總統李在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會晤后不久,打了韓國政府及韓企一個措手不及,並引發韓國政商界對美國營商環境與簽証政策的嚴重擔憂。“現在美方一邊要求投資,一邊又以人員簽証為由刁難,這存在明顯矛盾。”有韓媒引述經濟界人士的話這樣稱。
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發布的突擊搜查行動現場視頻顯示,一名韓企員工被戴上腳鐐和腰鏈。
韓媒:韓政府事先沒有收到任何通知
據韓國《朝鮮日報》7日報道,參與4日聯合行動的部門包括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美國國土安全調查局、美國緝毒署以及佐治亞州巡警,他們出動了直升機、軍用車輛等。據路透社報道,現場畫面顯示,一些工人雙手、腰部和腳踝被鐐銬束縛,並被押解上大巴車。
韓國外交部發言人李在雄5日舉行記者會,就美國執法機構向當地韓國工廠派人開展非法移民打擊行動一事表示遺憾,並稱韓國公民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得受到不當侵害。韓國《東亞日報》說,韓政府公開向美國表達遺憾的情況非常罕見。韓聯社引述外交部一名官員的話稱,韓政府沒有通過外交渠道事先收到有關此次突擊檢查的任何通知。
LG新能源方面表示,在被帶走的人中,該公司員工有47人(韓籍46人、印尼籍1人),其合作方企業員工大約250人。公司已派高管緊急赴美,暫停非必要赴美出差,所有出差人員“立即回國或留在住處待命”。現代汽車方面表示,尚未確認有直接受雇於該企業的員工被帶走。
美方負責佐治亞州和亞拉巴馬州國土安全調查的特別探員施蘭克稱,被拘留的475人通過多種途徑進入美國,包括非法入境、免簽入境但沒有工作許可、持有簽証但逾期滯留。韓聯社引述律師的話稱,正式派駐類簽証辦理周期較長,因此企業會以短期簽証或ESTA電子旅行許可應對緊急工作,如今美方執法趨於嚴厲,該做法的風險加劇。
對於此次行動,美國總統特朗普5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媒體問詢時表示,“這些都是非法滯留的外國人”,執法人員只是在履行他們的職責。韓國《中央日報》說,此事凸顯特朗普在移民問題上的強硬立場。
報道同時對韓國政府的應對提出質疑稱,此次突擊行動的搜查令據稱最初明確列出的4人均來自拉美地區,韓國公民最終卻遭到大規模拘留。然而,首爾並未立即就此情況提出抗議。《中央日報》說,目前,韓國駐美國大使、駐亞特蘭大總領事的職位都是空缺狀態,這也導致韓國在此事上的外交應對顯得較為薄弱。
給韓美經濟合作“潑冷水”
英國廣播公司(BBC)7日稱,美方展開這次突擊行動正值兩國政府進行敏感的貿易談判之際,這引發了韓方擔憂。韓國媒體普遍將此次突擊檢查描述為“令人震驚”,《東亞日報》警告稱,這可能會“給我們在美國的業務活動潑冷水”。《韓國時報》7日說,此事給韓企在美投資“蒙上陰影”。
美國《華爾街日報》說,4日的搜查行動是特朗普政府兩項關鍵政策的意外碰撞:打擊非法移民與重建美國制造業。韓聯社說,美國一方面敦促韓國擴大對美投資,另一方面對短期簽証從業實施嚴格執法,導致項目推進與派駐簽証的審批周期、資格限制之間出現“錯位”。《韓國經濟日報》稱,多名韓企人士擔憂,若以ESTA或B1簽証短期入境的工程技術人員被一並納入嚴格執法范圍,在建項目可能同時面臨工期延誤與合規成本上升的壓力,企業或將被迫重新評估在美新增投資的節奏與規模。
《中央日報》引述產業界人士的話稱,這場搜查行動實際上是在給韓國企業施壓,要求它們雇用更多美國工人,然而,要找到具備必要專業技能的美國人才依舊很困難,尤其是在工廠建設和早期運營階段。
韓聯社7日注意到日本媒體也給予此事密切關注。報道引述《日本經濟新聞》的評論說,美國政府此次行動表明,外資企業工廠也可能成為其監管對象,包括日企在內的外國公司今后可能會提高警惕。
“美國政策帶來高度不確定性”
“韓美關系可能因此受到沖擊。”《東亞日報》說,此次搜查行動距離韓美領導人舉行的會晤僅過去不到兩周。前不久,現代汽車集團宣布在今年3月已公布的210億美元基礎上追加50億美元,使得對美投資總額提升至260億美元。如今韓國國內出現疑問的聲音:“這難道不是在大舉投資后,反而遭到背棄嗎?”而且佐治亞州工廠一直被視為韓美“制造業同盟的象征”,所以此次執法行動造成的沖擊更大。
據《韓國經濟日報》報道,涉事電池廠項目被視為這一輪對美制造業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韓國《中央日報》提及,美國前總統拜登曾公開高度評價該項目對美國制造業與新能源產業的意義,並稱這能給美國的制造業帶來8000個工作崗位。
韓國總統秘書室室長姜勛植7日表示,有關釋放被捕人員的交涉已經完成,待流程結束后,韓國政府將派包機前往美國接回這些人員。有韓媒稱,這一進展意味著“事態趨於緩和”,但預計后續仍將產生不小的余波。“從關稅到入境,美國政策帶來高度不確定性,韓國發現難以應對。”《韓國先驅報》7日引述行業人士的話稱。韓國《電子新聞》網站說,一些韓國企業擔心,美方可能進一步加強執法,這可能使得營商環境面臨惡化風險。一名韓國企業界人士稱,在半導體、汽車、造船等其他領域,也隨時可能發生類似於4日搜查行動的事件。兩國急需在政府層面解決相關問題。
→→更多企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