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受美國關稅政策反復多變等因素影響,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加劇,韓國造船廠訂單量也呈現出不穩定性。為了破解當前行業困局,越來越多的韓國中小船舶配套企業把目光投向了全球造船訂單量最大的中國市場。
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市是該國造船業重鎮,聚集了近六成的中小船舶配套企業。記者走訪當地企業時看到,工人們正忙著為即將出口中國的一批船用長水泡系統進行接線組裝。企業的產品還包括抗橫傾系統、洗艙機、油水界面儀等,適用於集裝箱船、油船等船型。為進一步提升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力,這家公司還在研發裝載液化天然氣船的液貨艙等。
部分韓國企業把船體制造等生產環節轉移至中國
企業負責人李根亨表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向中國的出口額約為24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25億元,佔公司總銷售額的30%左右。
據了解,目前,韓國發往中國的主要船舶配套設備包括船體安全監測系統、船舶節能裝置、船用發動機零部件等。除了出口產品,有些企業還把船體制造等生產環節轉移到了中國,零部件生產完成后,再送到韓國去組裝,以此提升生產效率,還有企業與中國企業共同開展研發活動等。
分析認為,盡管目前韓國船企的戰略是主打高附加值和環保船舶,但集裝箱船、散貨船、油船等商船訂單佔比不高,也讓更多韓國中小船舶配套企業加快“出海”步伐。今年上半年,韓國釜山等地方政府陸續在中國上海、大連等地舉辦貿易洽談會,希望開拓市場,實現共贏。
→→中韓交流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