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綜合韓聯社、《朝鮮日報》等韓國媒體4月15日報道,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第二階段第十一輪談判於4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中韓自貿協定於2015年正式生效,是中國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首個簽署並實施的自由貿易協定。協定涵蓋貨物、服務、投資及相關規則等多個領域。協定生效以來,雙邊經貿合作日益緊密。韓國貿易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達2600億美元,中國仍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享受協定項下關稅優惠的韓國產品佔出口總額的比重不斷提升,增強了韓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
為進一步提升協定水平,雙方於2018年啟動第二階段談判,重點圍繞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的自由化及制度化安排展開磋商。受新冠疫情等影響,談判一度進展緩慢。2024年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與時任韓國總統尹錫悅會談,雙方就重啟第二階段談判達成共識,為后續進展注入新動力。
第十輪磋商今年1月在首爾舉行,此次“移師”北京。據韓聯社報道,中國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司長林峰和韓國產業部自由貿易協定交涉官權慧珍作為雙方首席代表,各率40多人團隊參與談判。
據韓媒報道,本輪談判將重點就服務貿易、投資和金融領域的協定文本進行磋商,具體議題涵蓋市場准入安排。韓國方面尤其關注金融、法律、文化、教育、醫療等服務行業的開放,期望中方在新興服務領域進一步放寬准入,以緩解韓國服務企業“出海難”問題,提升雙邊服務業合作水平。中方則期待韓方在相關制度安排方面予以積極回應,攜手打造更高水平的自由貿易框架。
韓國《朝鮮日報》評論稱,在多邊合作機制相對疲軟的背景下,中韓重啟雙邊自貿協定談判,有助於穩定地區經貿秩序,體現對自由貿易體系的支持。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期待通過本輪談判取得實質性成果,為盡早完成第二階段談判奠定基礎。韓國經濟界也密切關注談判進展,期望借此拓展對華服務出口空間,為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中韓交流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