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爾4月10日電(李帆)近日,韓國統計廳發布《2025年3月消費者物價動向》報告。數據顯示,韓國月度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連續三個月同比上漲至2%以上,接近韓國銀行(央行)設定的2%物價穩定目標水平。這一趨勢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生活成本上升的關注,尤其是基本民生食品價格的持續上漲,直接加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負擔。
民生食品價格持續攀升
從具體數據來看,韓國民生食品價格整體呈上漲趨勢。韓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泡菜價格同比上漲15%,成為漲幅最大的品類。面包價格上漲6%,進一步加重了市民的餐桌負擔。
雖然反映“餐桌物價”的新鮮食品指數同比下降1.3%,實現連續兩個月下降,但農畜水產品整體價格同比上漲0.9%。其中,農產品價格下降1.1%,但畜產品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上漲3.1%和4.9%,特別是水產品價格創下自2023年8月以來一年七個月內的最大漲幅。加工食品價格亦同比上漲3.6%,為一年三個月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標准計算的核心物價指數(剔除食品及能源價格)同比上漲1.9%,剔除農產品和石油類產品后的指數上漲2.1%。生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4%,顯示出民眾日常消費壓力持續加大。
山火災害推高農畜產品價格預期
近期,慶尚北道等地區發生大規模山火,嚴重沖擊了當地農牧產業。韓國統計廳預測,從4月起,災區農畜產品供應將受到影響,相關產品價格可能出現明顯上漲。分析指出,農業生產中斷、供應減少將在短期內推高市場價格,預計影響范圍將擴展至全國。
韓國中央災害安全對策本部表示,慶尚北道多地山火持續多日,過火面積累計超過4.8萬公頃,造成大量農田、果園及牧場受損。為穩定災后農產品供應,政府正制定緊急支援計劃,包括向受災農戶提供復耕援助、儲備農產品的緊急投放等措施。業內人士指出,由於農作物生長和畜牧業恢復需要時間,災后物價恢復穩定仍需一段周期。
政府與央行政策面臨雙重考驗
在物價持續上升背景下,韓國銀行(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備受關注。雖然當前物價水平仍在央行設定的目標區間內,但連續上漲的趨勢引發了市場對於加息可能性的討論。部分分析人士認為,若未來物價壓力進一步擴大,央行可能會根據經濟和通脹形勢靈活調整貨幣政策。不過,也有觀點指出,考慮到當前韓國經濟增長放緩、出口復蘇尚不穩定,央行在決策時需權衡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平衡。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方面也在積極採取措施應對物價壓力。企劃財政部近日表示,未來物價走勢仍存在天氣狀況、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政府將全力以赴推進物價穩定工作。特別是在食品領域,政府將加強對主要民生物資供需情況的監控,針對波動因素迅速採取應對措施,並適時調整關稅、放寬進口限制,確保國內市場供應充足。
針對山火造成的農畜產品損失,韓國政府表示將迅速展開調查,分析災害對供需的影響,及時採取措施,努力將價格波動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同時,計劃擴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支持,以減輕其生活成本負擔。對於近期加工食品價格上漲,韓國政府也正與相關行業協商,力求推遲和分散價格上漲時點,並將漲價幅度及涉及產品范圍控制至最低限度。
民眾負擔加重 物價問題不容忽視
物價上漲的壓力正逐漸傳導至民眾生活。韓國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生活成本顯著上升”,其中食品價格上漲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一位40多歲的首爾市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每天去超市買菜,明顯感覺到開銷比以前多了,尤其是基本的蔬菜和肉類,價格漲幅很明顯。”
一位韓國漢陽大學經濟學研究員向記者表示,雖然韓國當前的整體物價上漲水平仍屬溫和,但由於上漲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影響面廣,敏感度高,政府必須高度重視。“除了確保市場供應和穩定價格之外,還應加大對弱勢群體的支持力度,以防止物價上升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