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莽九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韓雯】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9日宣布辭去黨首一職,這被視為他將正式參加新一屆總統選舉的動向。韓國政府8日正式確定6月3日為新一屆總統選舉日,正式競選活動將於5月12日開啟,為期22天。韓媒稱,這是自2017年前總統朴槿惠被彈劾罷免后,韓國第二次在總統缺位狀況下進行的“玫瑰大選”。目前,朝野政黨多人已表明參選意願,韓國政壇正式開啟“大選模式”。李在明宣布辭職的同一天,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宣布,該黨將於5月3日正式選出總統選舉候選人。路透社9日評論稱,韓下任總統不僅將面臨帶領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度過由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挑戰,還將面臨因彈劾尹錫悅而加劇的黨派斗爭。
李在明最早今日發表參選聲明
“又一次玫瑰大選?”韓聯社9日發表評論文章稱,2017年,因前總統朴槿惠被彈劾,原本應於12月進行的總統選舉被提前至5月舉行,該選舉被媒體稱為“玫瑰大選”,呼應5月玫瑰盛開,韓民眾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韓聯社稱,時至2025年,“玫瑰大選”仍表達了“國民希望政治能帶來更好生活的願景”。
“其實並沒有遺憾或輕鬆的感覺,(因為)現在又要開始新的工作了。”據韓聯社9日報道,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當天宣布辭去黨首一職,並在該黨最高委員會會議上發表了14分鐘的“最后感想”。
韓國《時事雜志》稱,李在明辭職后,該黨院內代表朴贊大將代行黨首職務。韓國紐西斯通訊社預計李在明最早將於10日,最遲則將在下周發布參選聲明,參選聲明中可能包含其一直強調的“民生優先”“恢復與增長”等內容。
共同民主黨內其他潛在候選人也陸續表態參選。李在明辭職前,共同民主黨已經迎來該黨首名總統參選人。前慶尚南道知事金斗官7日正式宣布參選總統,9日拜訪前總統盧武鉉的夫人以及前總統文在寅。而京畿道知事金東兗9日宣布競選總統。
據韓聯社報道,共同民主黨9日組建黨內總統候選人競選管理委員會,將在近期敲定具體競選日程和規則。據預測,該黨將於下周進行候選人登記,並於5月4日前后正式選出總統候選人。
共同民主黨東北亞合作委員會副委員長權起植告訴《環球時報》駐韓國記者,目前李在明在共同民主黨內部支持率高達80%左右,預計將成為共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而尹錫悅仍擁有約10%的“鐵杆支持者”,這意味著在即將舉行的總統選舉中,“尹派”仍能干預保守陣營的候選人角逐。權起植表示:“可以說,這次選舉還是一次李在明和尹錫悅的對決。”
與此同時,韓國《亞細亞經濟》報道稱,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加強了對李在明的攻擊。該黨將李在明支持率上升與共同民主黨在尹錫悅政府時期接連發起彈劾案和特檢法案等事件相聯系,試圖遏制其支持率的提升。
對抗李在明的“最佳人選”?
國民力量黨9日公布黨內初選日程。韓聯社稱,國民力量黨宣布將於本月14日至15日進行候選人登記,16日公布黨內初選名單,5月3日舉行全黨大會,選出該黨總統候選人。
前雇佣勞動部長官金文洙9日在國會舉行記者會,宣布競選總統。金文洙此前一天辭去長官職務,並加入國民力量黨。金文洙強調,自己沒有官司等“司法風險”,是能對抗李在明的最佳人選。首爾市長吳世勛9日也通過媒體公告表示,將於13日正式宣布參加總統選舉。不過,吳世勛將在不辭去現職的狀態下參加黨內初選。
此外,國民力量黨成員、大邱市長洪准杓7日宣布,將於11日辭去市長職務。國民力量黨前黨首韓東勛方面8日透露,他將於10日宣布競選總統。
據《朝鮮日報》報道,國民力量黨議員安哲秀8日在首爾光化門廣場李舜臣將軍銅像前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參選。他表示,自己“比任何人都清廉,是最具中間派吸引力的候選人”。
韓國民眾呼吁穩定政局
根據民調機構韓國蓋洛普本月初進行的調查,在下屆總統熱門人選中,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李在明以34%的支持率位列第一,金文洙支持率為9%、韓東勛支持率為5%,吳世勛支持率為2%。
韓國“new1”新聞網站8日分析稱,國民力量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處理與尹錫悅的關系,共同民主黨的挑戰則是李在明的司法風險。韓國蓋洛普8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57%的受訪者認為,即使當選總統,也應繼續接受正在進行的審判。
“new1”新聞網站稱,雖然李在明涉嫌違反韓《公職選舉法》案二審被判無罪,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司法風險,但他仍面臨5項案件的審理。而對於國民力量黨來說,在大選前和尹錫悅“劃清界限”變得更為困難。雖然輿論意見認為應該開除尹錫悅的黨籍,但是該黨部分支持者持堅決反對態度。國民力量黨若決定開除尹錫悅黨籍,可能讓支持者失望,但如果不採取措施,則可能不利於拉攏中間選民。
比起下任總統是誰,很多韓國民眾更關注下屆政府的政策。英語教師盧泳和就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她其實不太關心由誰擔任總統,現在最重要的是讓韓國國內政局穩定下來,最近因為政局不穩,韓國國內經濟面臨很多困難,物價也上漲不少,普通民眾的生活壓力增加。“希望新總統能夠真正替民眾考慮,提振經濟,制定更多惠民政策。”
→→更多時政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