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強科技股”吸金力飆升 韓國散戶搶灘布局

2025年03月21日13:55  來源:人民網-韓國頻道
 

  人民網3月21日電(李帆) 隨著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7)股價震蕩加劇,國際投資重心悄然轉向新興科技板塊。以小米、阿裡巴巴、比亞迪、騰訊等為代表的中國“十強科技股”(Terrific 10)持續走強,吸引全球關注。在此趨勢下,韓國個人投資者加速涌入,掀起新一輪對中概科技股的投資熱潮,交易規模屢創新高。

股票交易所。圖源:AI制圖

  韓國資本大舉入場 看好中國科技潛力

  據韓國証券存托結算院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月,韓國投資者持有的中國股票托管金額為7.83億美元,2月增至8.55億美元,環比大幅增長,創下自2022年8月以來的最高紀錄。截至3月18日,這一金額已進一步上升至9億美元,顯著高於同期韓國投資者在歐洲、日本市場的投資規模,顯示出韓國資本對中國市場的強烈信心與偏好。

  2月17日至28日期間,韓國投資者淨買入前十名的海外股票中,有六席來自中國企業, 涵蓋電動汽車、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關鍵科技領域。這一趨勢反映出韓國投資者高度認同中國科技產業的轉型升級潛力與政策紅利所帶來的長期價值。

  中國科技股表現強勁 激發投資熱情

  中國科技股近期持續走強,是吸引韓國資本持續流入的重要原因。以比亞迪為例,憑借在電動汽車與智能駕駛上的持續突破,成為韓國投資者淨買入額最高的中國企業之一。半導體設備制造龍頭北方華創與兆易創新亦受到韓國市場高度青睞,分別位居淨買入榜第二、第三位。

  據韓國《亞洲日報》報道,隨著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高性能AI大模型,加之比亞迪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快速發展,韓國投資者對中國科技產業的未來前景重新燃起信心。

  與此同時,韓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概念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產品也交出亮眼成績單。截至2月底,韓國共計有44隻與中國相關的指數型ETF,其中漲幅最高的一隻ETF單月回報率高達62.8%,突顯中國科技股的增長潛力。中國科技股的強勢表現進一步帶動投資者情緒,推動資金持續流入。

  全球資本流向轉變 中國吸引力持續上升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韓國資金大舉增持中國科技股,本質上反映出全球資本正從高估值市場向高性價比市場進行再配置。同時,中國科技企業在政策支持、估值合理和技術突破等多方面具備優勢,成為國際資本尋求增長的新陣地。

  在全球科技產業加速轉型的背景下,以人工智能、電動車、芯片制造為代表的中國科技產業正在快速崛起,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顯著回升。在中國加快產業鏈自主可控與內需驅動發展的背景下,全球產業鏈格局也正在悄然重塑。

  對於韓國而言,作為傳統制造強國,一方面面臨部分產業向中國轉移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尋找與中國合作的新機遇。從資金流向的變化可以看出,韓國投資者已將中國科技股視為實現中長期投資回報的關鍵窗口。

  中國“十強科技股”的崛起,不僅代表著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也揭示出全球資本配置的新趨勢。隨著中國產業政策持續發力、科技創新不斷推進,中國科技股的國際吸引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韓國投資者的加速布局,或許只是全球資本涌向中國市場的一個縮影。未來,隨著中韓兩國在智能制造、新能源、AI等領域加深協同,資本流動與技術合作或將更加密切。中國科技股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也將進一步凸顯,成為全球科技資產配置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責編:申玉環、周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