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韓國使館發布典型詐騙案例 提醒中國留學生提高警惕

2025年02月18日09:06  來源:中國駐韓國大使館
 

  當前,隨著各類網絡社交平台的普及和發展,我在韓留學人員在網絡社交過程中遭遇“殺豬盤”詐騙的案件逐漸增多。在犯罪過程中,詐騙分子把各類網絡社交平台稱為“豬圈”,把受害人被稱為“豬仔”,把建立感情關系的過程叫做“養豬”,把實施詐騙叫做“殺豬”。為幫助大家加強防范意識,避免上當受騙,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特分享下面的案例,並希望廣大留學人員及家長提高警惕。

  【典型案例】

  — “網戀”遭遇“殺豬盤”

  留學生A某向我館求助,稱與“女友”失聯,自己30余萬元的積蓄也被“女友”拿走,請我幫忙尋人、找錢。經了解,該生不久前曾通過某社交軟件的配對功能與女友“Linda”相識。對方自稱是在澳洲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相識后經常向A某噓寒問暖,並時常展示“美照”,兩周后兩人感情迅速升溫並確定“戀愛關系”。

  女友稱近期在炒虛擬貨幣,並向A某展示盈利“戰果”,稱可以帶A某一起做投資。A某架不住女友軟磨硬泡,通過女友提供的鏈接下載了某款APP,並在女友指導下充值后賺取“小利”。

  在女友的甜言蜜語和愛情攻勢下,A某對“炒虛擬貨幣”賺錢深信不疑,滿懷著對未來愛情的美好憧憬先后轉賬“充值”人民幣30余萬元,並將賬號交由女友代管,女友則定期通過截圖、語音等方式告訴A某盈利情況。

  半個月后,在A某准備繳納學費時發現“提現”功能受限,在與“客服”交涉過程中又被要求追繳“手續費”“保証金”,而每天聯系的女友也將A某“拉黑”,直至此時A某方察覺上當受騙。

  【案例分析】

  詐騙分子在推特、Instagram、小紅書等社交平台開設賬號,建立“留學海歸、股市大神、獨立女性、企業高管”等人設,吸引受害人關注,並逐步“培養”感情,“確認”戀愛關系。此后,以“投資理財、內幕消息、急需周轉、生日禮物”等為由,不斷向受害人索要錢財,導致受害人最終“情財兩空”。

  【安全提醒】

  1、網戀有風險,動情需謹慎。

  2、不要相信“有內幕、穩賺不賠”的博彩、理財,守緊自己的錢袋子。

  3、不要和未見過面的人談錢談感情,更不要隨意在網絡媒介暴露自己的肖像照片、學業情況、家庭成員信息等個人信息。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