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時報》1月20日文章,原題:首爾大學新生寫作技能 近期的報告顯示,2024年首爾大學新生的寫作能力出現了令人擔憂的趨勢:約1/3的學生未能達到寫作考試的最低分數要求。雖說這些學生在高中階段接受了不少關於寫作的強化訓練,但到了大學,他們的學術寫作能力卻顯得捉襟見肘。這一差距引發了人們關於現行教育模式有效性以及進入韓國頂尖大學的學生整體文學素養的深刻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學校課堂還是培訓機構,學生的寫作訓練幾乎都圍繞著“考什麼寫什麼”展開,重點都在如何通過考試,而不是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和寫作。許多學生似乎缺乏構建有條理、深思熟慮的論點的能力,而更多依賴於為應試准備而獲得的淺顯知識。這一情況令人擔憂,因為它表明學生們已經發展出一種側重於考試契合度,而非內容實質的寫作風格。
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學生在考試作答中開始使用表情符號等非正式元素,這反映出他們對學術寫作標准的誤解。這些學生似乎更習慣於用輕鬆的方式“說話”,而非遵循學術寫作應有的正式、嚴謹的語言和結構。這種現象體現出他們在學術寫作規范上的缺失,以及無法准確理解學術話語。
此外,雖然首爾大學的入學考試並不包含作文測試,但其他一些大學設置的入學考試題目日益復雜也加劇了這一困境。韓國高麗大學2024年入學周期所進行的模擬作文考試要求學生分析不同體裁的文本,包括文學作品和歷史材料,以及對復雜的圖表進行解讀。這對學生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許多學生發現自己在面對這些多層次任務時感到不堪重負,難以在考試規定時間內清晰而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為解決這些問題,亟需採取多方面的對策。首先,教育系統應當更加重視發展學生的寫作和閱讀技能,而不僅僅是為了應試而進行訓練。學校和培訓機構應該培養學生對文學的興趣,引導他們接觸和深入思考各種類型的文本,鼓勵學生廣泛而批判性地閱讀,這樣才能讓他們寫出的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此外,大學應重新審視寫作評估的結構和內容。可以提供一些示范材料、習題和寫作指導,將有助於彌合高中寫作訓練和大學學術寫作之間的差距,以減少他們在過渡階段的壓力和迷茫感。
首爾大學新生寫作能力的短板,暴露了准備不足和過於狹隘的應試訓練等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隻有通過課程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提供更多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通過培養真正的文學素養和學習興趣,以確保未來的學生不僅能夠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還能發展出必要的溝通能力,為日后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作者朴成益,任伊然譯)
→→更多教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