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林森 環球時報記者 樊巍】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新任外交部長官趙兌烈12日表示,在美中科技競爭導致經濟和安全界限愈發模糊的情況下,將提升融合經濟和安全的外交力量。報道分析認為,趙兌烈此言實際上是指過去“安美經中”(即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外交方式已不再奏效。
趙兌烈當天參加就職典禮后稱,將為不久的將來韓國加入七國集團(G7)積累更多成果。他強調,韓國“已經被國際社會公認是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並被要求發揮相應的作用和作出貢獻”,他將對韓國外交政策一一進行檢查,看是否達到G7的標准,是否符合國際安全和平守護者——聯合國安理會理事國的水平。報道提到,韓國從今年開始將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此外,趙兌烈還稱,現在地緣政治正經歷大轉型,國際秩序正在經歷結構性轉變,“世界正在變成一個由強權邏輯主導的叢林”。他稱,當前將經濟和安全相分離的外交工作模式已很難再持續,“無視意識形態追求實際利益”正面臨結構性困難,當前應當深思韓國的定位在哪裡,今后應走向何方。
韓國《中央日報》12日報道稱,趙兌烈11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首次通話,韓方的新聞稿說雙方主要商討了如何應對朝鮮問題。韓媒注意到,美國國務院新聞稿稱,兩國外長同意繼續努力支持台海和南海和平穩定,這是韓方新聞稿中沒有的內容。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今美國下大力氣迫使韓國、日本減少與中國經濟聯系,在南北對峙的背景下,韓國對美依賴加強,甚至可以說美國對韓施壓近乎“最大化”。從韓國新外長的表態來看,確實有屈從的趨勢,但韓國要完全放棄“安美經中”的策略也不太可能,因為從韓國的根本利益而言,經濟上脫離中國如此之大的市場會對它傷害巨大。它可能隻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國的戰略,例如韓國作為半導體產業的出口大國,可能會迫於美國壓力,放棄一些中國市場。但在其他一些領域也做不到完全與中國“脫鉤”。
此外,呂祥認為,韓方在台海和南海問題上的謹慎,說明其具有一定敏感度,但通過美方表態可知,雙方確實談論過相關問題,這值得高度警惕。美國如今的戰略是把日韓拉上台海和南海問題的“戰艦”,韓國如果被迫有些舉動,我們必須讓韓國看到在這些問題上越界對其短期和中長期安全利益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