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心理起變化,制作方式仍老套!韓國本土電影開始“扑街”?

2023年10月17日09:01  來源: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丁玲】韓國本土電影艱難奪冠。韓聯社16日稱,由姜河那、鄭素珉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30天》觀影人數突破100萬,連續兩周佔據韓國票房榜首。《30天》本月初上映,講述因意外事故突然間失去記憶的丈夫和妻子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回顧今年暑期檔,韓國本土周末票房大多時候被《瘋狂元素城》或《奧本海默》等好萊塢影片佔據,此外隻有《犯罪都市3》這樣有男星馬東錫坐鎮的本土片連續奪冠。這也引發韓媒反思:為什麼韓國電影日漸衰落?

《30天》海報

  “觀眾想在電影院看的電影”

  “為什麼日本動畫電影如此成功,而韓國電影卻如此失敗?”《韓民族新聞》發出疑問。2023年上半年韓國本土電影市場份額為34.9%,較去年同期下降14.9%。這是自2004年以來的最低紀錄(不包括新冠疫情期間),韓國電影陷入危機的傳言再現。

  幾年前,韓國影視還被認為處於世界一流水平:《寄生虫》拿下奧斯卡、網飛原創劇集《魷魚游戲》風靡全球……但風靡一時的韓國電影今年陷入困境。即使5月下旬上映的電影《犯罪都市3》成為今年首部突破1000萬觀眾的本土電影,仍無法掩蓋韓國電影本土市場佔有率不斷下滑的窘境。

《寄生虫》海報

  報道稱,韓國電影危機的最大原因是在線視頻服務(OTT)興起導致的觀影文化改變和電影票價格上漲。雖然以往也曾出現“韓國電影危機論”,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次的危機似乎不同尋常。最大變化來自前往影院觀影的觀眾,對他們來說,去電影院是看中影院帶來的獨特體驗,而不僅僅是電影內容。日本動畫電影上半年帶給韓國電影的沖擊,也是來源於這種觀眾心理。新海誠作品《鈴芽之旅》今年3月在韓上映,觀影人數突破500萬,成為韓國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日本電影。

  日本動畫電影的成功反映出韓國電影目前的局限性。為什麼韓國觀眾選擇日本動畫而不是韓國電影?原因可能有很多,但《鈴芽之旅》和《灌籃高手》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觀眾想在電影院觀看的電影。《灌籃高手》中驚心動魄的籃球比賽場景和《鈴芽之旅》中獨特的視覺美感,是手機或電視屏幕無法呈現的。

  如今的韓國觀眾開始將電影區分為“需要在影院觀看”和“不需要在影院觀看”兩大類,而去電影院觀影的最大動機就是獲得超越電視及手機屏幕的視聽享受。雖然觀眾的心理已經在發生變化,但2023年上映的韓國電影仍然沿襲傳統方式——扎堆在暑期上映,賣點包括熱門明星、新浪潮元素或災難片,幾乎是在重復去年的內容。

  隻按固定“模式”拍電影

  在韓媒看來,韓國電影危機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制作方式老套。韓國電影市場隻要出現一部熱賣電影,立即就會出現不少同類作品,這不會給觀眾帶來新鮮感。此外,觀眾隻需通過觀看電影介紹欄目或網絡評論,就會感覺自己已經看完整部電影,因此許多觀眾認為自己無需再去電影院。

  韓國本土電影投資發行公司害怕挑戰、隻求穩定的態度,給一些勇於挑戰電影的制作公司潑了一盆冷水。在如今韓國電影行業,如果沒有“成功公式”,例如內容適合所有年齡、電腦CG使用適度或者人氣演員參演,就很難獲得投資。制片公司接受投資后隻按照固定“模式”拍電影,就造成韓國電影缺乏創新的現狀。

  此外,韓國電影票價持續上漲也降低了人們的觀影熱情。對於觀眾來說,如果去看電影還得擔心性價比,那麼電影就不能算是種讓人放鬆的娛樂方式。如果韓國電影像網絡漫畫、小說那樣不斷自我重復,必然會被迅速拋棄。

  熱門導演作品接連崩盤

  《韓民族新聞》稱,如果韓國電影繼續不做改變,其未來顯而易見,日本電影就是前車之鑒。曾經號稱亞洲電影龍頭、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日本電影業,如今已經沒落。究其原因,以大型娛樂公司為中心進行選角,內容老套、害怕冒險、隻依靠熱門原創作品和演員等做法,讓觀眾疏遠日本電影,“如果韓國電影不盡快拿出新作品,那麼幾年后韓國電影可能像日本一樣,孤獨地懷念往日輝煌”。

  韓國紐西斯通訊社稱,許多韓國電影人注意到近年來韓國電影的低迷,“疫情前韓國商業電影的三位標志性導演,如今不再是觀眾首選,這表明韓國電影的傳統制作方式已經行不通了”。報道稱,還有觀點認為韓國電影業應該進入時代更替,讓更多年輕一代導演崛起,引領后疫情時代韓國電影業。有韓國電影行業相關人士表示,“韓國本土大型電影制作、投資,發行公司需要做出抉擇。”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