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憲法法院法官補缺難:在野黨阻撓 司法界不滿

2017年09月04日08:25  來源:法制日報
 

  韓國憲法法院是韓國根據憲法設立的獨立司法機構,該法院曾因審理前總統朴槿惠彈劾案被國際社會熟知。如今韓國朝野圍繞憲法法院法官補缺提名問題激烈斗法,一時間又令憲法法院吸引了許多韓國民眾的目光。

  提名新法官

  憲法法院是韓國司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立於普通法院,主要擔負對法律的違憲審查、彈劾審判、對違憲政黨的解散審查、國家機關權限爭議審判等與憲法有關的案件審理任務。其審理的最知名案例當屬前總統朴槿惠案,該法院於今年3月10日宣布贊成彈劾朴槿惠。

  憲法法院由9名法官組成,盡管所有法官均要由總統任命,但新法官人選的提名權卻又有一定的分配歸屬,即他們當中的3人由總統提名,3人必須是由國會提名,而另外3人是由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憲法法院的院長由總統從現任法官中提名,但必須經國會過半數議席投票表決通過。

  目前,韓國憲法法院因院長朴漢徹和法官李貞美相繼於今年1月和3月退休,法定9名法官體系至今處於缺員狀態。盡管在李貞美法官退任后不久,迅速由大法院院長提名遞補了李先愛法官,但由於前院長朴漢徹是由總統提名產生,至今憲法法院仍維持8名法官的缺員狀態。

  8月8日,韓國總統文在寅提名一名女性前檢察官李侑靜(音譯)為憲法法院新法官人選,但因朝野對該提名人存在較大分歧,其能否獲得國會人事聽証會通過,目前不得而知。

  另外,文在寅5月19日提名代院長金二洙為院長人選,也因朝野斗法,至今未獲國會通過,以致憲法法院的“一把手”同樣處於空缺狀態。

  在野黨阻撓

  為補全憲法法院9名法官,文在寅於8月8日提名前檢察官李侑靜為憲法法院新法官人選。但是對李侑靜的提名一經公布,立即受到在野黨陣營的一致反對,后者認為李侑靜具有顯著的政治傾向和偏見,如果讓其成為憲法法院法官,很可能影響今后憲法法院在審理違憲案件時的司法公正。

  在青瓦台與執政黨的交涉下,韓國國會法制司法委員會於8月28日舉行了對李侑靜的人事聽証會。但在聽証會上,參會的在野黨議員火力全開,對李侑靜的一些“污點”進行“狂轟亂炸”。

  在野黨議員除揪住其政治偏見等問題不放外,又提出其存在政治獻金、持有股票非正常獲利、逃漏稅以及隱藏海外賬戶等“嫌疑”。因此,聽証會結束后,外界對李侑靜的新法官提名獲得國會通過的前景並不看好。

  無獨有偶,文在寅於今年5月19日提名代院長金二洙為憲法法院院長一事,同樣因為朝野斗法而擱置,對其進行的國會人事聽証會雖過去了近3個月,但提名卻遲遲未獲通過。

  韓國司法界相關人士分析認為,由文在寅總統提名的新法官人選,即使未獲國會人事聽証會的通過,總統也可利用其特有的人事任命權繞開國會在野陣營的牽制強行任命。但是有關金二洙的憲法法院院長任命卻必須要邁過國會的門檻。因為根據《憲法法院法》第12條第2項的規定,總統任命憲法法院院長必須獲得國會過半數議席的贊成。而在目前韓國國會300個議席中,執政黨共同民主黨所佔議席僅有120席,文在寅總統若想令金二洙的院長提名通過,不得不尋求在野黨的配合。

  司法界不滿

  現任憲法法院代理院長金二洙的“轉正”問題及李侑靜的提名問題等均折射出文在寅政府的內政運營之路並不順利。在野黨對總統的公職人事任命權故意牽制的做法,已遭到韓國司法界相關人士的強烈批評。

  韓國延世大學法學院李鐘洙(音譯)教授評論稱,在野陣營盡管口頭上喊著配合口號,但是新政府的任何人事任命都遭到在野黨的阻撓,“憲法法院院長遲遲無法任命,隻能暫行院長代理機制,但隻有維護法律所規定的9名法官和正式院長機制,才能保障憲法法院在審判與國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案時不受司法以外因素的干擾,如果憲法法院長期空缺,國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盡管在野黨對於文在寅提名李侑靜持有較大反對意見,但韓國司法界卻認為總統提名一位女性前檢察官組成憲法法院的9人法官體系,有利於憲法法院在今后的審判中充分反映國民階層的多樣性。

  目前,韓國臨時國會會期仍在繼續,朝野各政黨圍繞金二洙和李侑靜的人事任命案如何斗法,將成為當前韓國民眾關注的焦點。(本報駐韓國記者 單士磊)

  →→更多時政新聞

(責編:實習生、李美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