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ChatGPT的诞生为人类知识史划出了新的分水岭。如今人们开始提议以2022年为界,将时代划分为BA(Before AI)与AA(After AI)。人类不再仅凭灵魂、精神与肉体定义自我,而是必须接纳人工智能这第四维度的存在,完成本质性的蜕变。当下,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学术秩序都面临着根本性重构,仅凭博士头衔维系专家权威的时代正走向终结。首尔科学综合大学院AI融合博士课程中,已有持有博士学位的在职教授与名誉教授重新入学深造。一次博士学历已不够,为适应新时代,第二次、第三次学术跃迁成为必需。
事实上,博士后的深造制度源远流长。自然科学、工程学与医学领域普遍设有2-3年的博士后研究(Postdoc)培训;德国要求博士学位持有者通过教授资格认证(Habilitation)证明独立研究与授课能力;俄罗斯的科学博士(Doktor Nauk)作为更高学位,需博士毕业后多年研究成果积累;中国博导制度则需额外评审才能指导博士生。这些制度虽深化了博士后的学术研究或验证了独立性,但分散于各国各领域,难以应对学科融合需求与人工智能革命浪潮。
人工智能正打破单一专业壁垒,重塑学术版图。社会科学学者学习AI、医学专家钻研数据科学、人文学者理解算法的时代已然来临。仅凭传统知识难以维持专家地位,亟需整合现有博士后制度,建立适应AI时代的新型学术体系——笔者称之为大博士(Grand Doctor)。它并非博士学位的简单延伸,而是将传统专业与AI融合,在知识剧变中实现学术重构的制度化设计。唯有确立学士-硕士-博士-大博士四级结构,知识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响应未来需求。
大博士制度具有知识重构特质,而非个人学术总结。人类如今需在一生中完成多次学术跃迁,在原有专业基础上嫁接新技术与新思想实现升级。当这一过程制度化,学术体系将突破传统局限,发展为面向未来的开放系统。因此,大博士不仅是高校或研究者的选择,更是国家与社会需共同筹备的高等教育政策课题。若韩国率先实现制度化,极可能成为全球标准,并成为AI时代人类新型知识体系的象征。博士学历已然不够,大博士才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答案。
(作者赵东成,韩国AI经营学会创始会长,首尔大学经营学院名誉教授)
→→更多教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