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今年3月刚进入首尔江南区某女子高中的A某,上个月参加完期中考试后,一直在考虑退学。尽管她在英语考试中仅出现了几处失误,但她担心即使期末考试发挥出色,也很难获得1级。
在韩国,A某的情况并非孤例。韩国《中央日报》19日报道称,与实行9等级制的高二学生不同,今年韩国高一学生的学业成绩采用5等级制。虽然获得1级(前10%)的学生比例相比过去9级制(前4%为1等级)有所增加,但仍有很多学生担心如果拿不到1等级,将难以进入理想的大学与专业。
韩国今年开始实施的高中学分制与校内成绩5等级制让一些学生、家长和教师感到困惑。据报道,韩国高中学分制改革旨在像大学一样,让学生在3年内修满 192 学分,除韩语、英语等公共科目外,其他科目可自主选择。同时,为解决“偏科”问题,韩国教育部规定高中生校内成绩评定改为5等级制。
不过,这一改革反而加剧了韩国学生退学和转学的趋势。 尤其是,即便学生明确了志愿报考的大学和专业需要选修的课程,但如果学校没有相关教师或因选课人数不足而未能开设课程,学生必须去其他开课学校上课。教培机构也趁机介入。如大峙洞某教培机构,每小时咨询费用为30万韩元(1万韩元约合51.9元人民币),每月两次咨询的包年费用高达720万韩元。
韩媒分析认为,上述混乱现象是因为高中学分制改革与现有的大学入学制度发生冲突。也有观点认为,为了让高中学分制尽快落地,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公州大学教授金仁烨表示,若因城乡及学校之间差距导致学生可选科目范围差异过大,就意味着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他建议说:“为实现学分制的早日落地,应加大行政与财政支持。”
为缓解学生与家长的不安,韩国教育部与各市、道教育厅计划扩大免费咨询会以及教师一对一职业咨询等服务。韩国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制度初期出现各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充分反映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意见,高中学分制将有望为教育现场带来积极变化。”(韩雯)
→→更多教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