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医政矛盾”激化:政策反复背后的体制瓶颈与政治遗产

2025年04月21日09:34  来源:人民网-韩国频道
 

  人民网首尔4月21日电(周玉波)2025年4月中旬,尹锡悦政府主导的医学院扩招政策,在推行一年零两个月后宣告“事实性取消”。这一被韩国政府视为“医疗改革核心工程”的计划,最终以白纸化收场,成为尹锡悦遭弹劾后,韩国医政矛盾全面激化的缩影。此次事件不仅加剧了政府与医生群体、医学院学生之间的对立,也令患者团体与广大家长对韩国医疗治理能力深感忧虑。

  “急行军”式推进埋下隐患,扩招政策遭遇集体抵制

  2024年初,韩国政府宣布将在未来数年内,将医学院招生人数由现行的每年3058人,调整为每年新增2000人,累计扩招1万人,以应对地方医疗、人力老龄化及公共卫生体系压力。尽管政策初衷获得一定舆论支持,但由于事前缺乏与医疗界的充分沟通,绕过了医疗协会、高校与医师团体,政策自推出之初便遭遇强烈反弹。

  医学界普遍视之为“未经协商的强行干预”,相继爆发实习医生集体辞职、医学院学生罢课、医生群体拒诊等行动,导致医疗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由于医生短缺,癌症等重大疾病手术频繁推迟,近三千名患者因此额外死亡,形成雪球般蔓延的次生灾难。

  医疗体制封闭化与医生职业利己主义并存

  韩国医生群体反对扩招,表面原因是担忧教育质量下滑、制度尚未配套完善。但深层来看,这反映出韩国医学职业体系的高度保守与封闭。长期以来,该体系在高学历、高投入、高收入的结构下运作,形成强烈的专业垄断色彩。

  正如多家患者团体所指出,本应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医疗群体,在此过程中表现出过强的“职业利己主义”,甚至不惜以牺牲患者权益为代价,使原本属于全社会参与的政策博弈演变为少数利益集团的对峙。

  政策“急刹车”引发三方困局:患者受害、考生迷茫、政府信任受损

  此次扩招政策的突然撤回,既未换回实习医生的全面复岗,也难以平息患者及公众的不满。不少中重症患者因诊疗延误遭受实质性伤害。一位癌症患者家属愤怒地对记者表示:“我们等了一年,换来的却是一个空洞妥协。”

  与此同时,本该是扩招政策“受益方”的高三考生和复读生也陷入焦虑。许多学生基于原定扩招安排重新规划了升学路径,如今因政策反复而感到前路迷茫。文科学生更担心理科生“回流”加剧跨科竞争,进一步推高入学门槛。

  医政矛盾延宕不止,或成下届政府难解之结

  分析认为,尹锡悦政府此举不仅未能缓解医疗资源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反而加剧了医政之间的裂痕。这场政策失败已成为一项沉重的“政治遗产”,很可能在下届总统任期内再度成为政策焦点。

  根据现行计划,自2027学年度起,医学院招生名额将由包括医疗界参与的专门委员会决定,试图以制度化方式推动共识。然而,在当前医政对立、信任基础脆弱的背景下,未来仍存重启争议的可能。

  与此同时,韩国医生协会正借助总统大选局势强化其政治影响力。近日,协会宣布设立“大选对策本部”,积极推动其诉求纳入主要政党竞选纲领。在接下来的选战中,医政矛盾势必成为候选人绕不开的重要议题。

(责编:申玉环、周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