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4月15日电 在韩国社会,“袋鼠族”这一形象化的称谓正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这些已届成年的年轻人如同袋鼠幼崽般,始终无法脱离父母的庇护。最新研究数据显示,这一群体的规模正在快速扩大。据韩媒《中央日报》援引首尔研究院报告显示,韩国35岁仍与父母同住的人群比例较十年前增长了一倍。
图源:韩媒
韩国35岁人群三分之一未“断奶”
与父母同住并准备教师资格考试的30多岁青年金某,其父母不仅承担补习班费用,还提供零花钱和生活费。他表示:“就算想去做补习班或自习室的兼职,父母也会劝阻说‘把那些时间用来学习’”。虽然心怀愧疚,但考虑到年龄增长就业会更困难,他认为除了当前集中精力备考别无选择。
首尔研究院13日发布的《市民生命周期变化与贫困风险》研究报告揭示,首尔地区35岁人群与父母同住比例呈现显著代际差异:1971-1975年出生群体为20%,而1981-1986年出生群体飙升至41.1%。韩国全国数据显示,“袋鼠族”比例在过去十年间从18.6%跃升至32.1%,意味着每三名35岁韩国人中就有一人尚未实现经济独立。
就业难、婚育迟:“袋鼠族”背后的时代困局
韩媒报道指出,韩国就业市场恶化和结婚推迟是导致该现象激增的主要原因。 韩国年轻人正经历着毕业、就业、婚育等人生关键节点的全面延迟。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2024年应届大学生平均需要51.8个月完成学业,较2007年有统计以来的46.3个月延长整整一个学期。不仅学业周期延长,待业时间也在持续增加。数据显示,毕业生平均就业周期从2004年的9.5个月延长至2024年的11.5个月。这一趋势或将进一步加剧。韩国雇佣信息院今年3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3189名“长期无业青年”中,平均待业时间已接近两年,其中11%的人持续无业状态超过4年。
婚育时间的推迟同样不容忽视。过去20年间,韩国初婚年龄显著后移。2000年男性初婚年龄为29.3岁,女性26.5岁;至2024年,男性推迟至33.9岁,女性31.6岁,整体推迟4-5年。
“经验优先”就业市场加剧青年困境
专家指出,经济压力是阻碍青年独立的核心因素。韩国中央大学社会学系名誉教授李秉勋表示:“就业困难导致的收入不足,叠加房价高企,迫使年轻人选择与父母同住。”
首都圈资源过度集中和企业用人偏好被视为重要影响因素。韩国劳动研究院研究员姜东宇分析称:“企业倾向招聘有经验者,迫使年轻人耗费更长时间积累资历,进而导致人生重要节点全面推迟。”据KBS报道,今年仅六成的韩企制定应届生招聘计划,且专家预测其中约70%岗位仍将由有经验人士占据。这种用人逻辑使年轻人陷入“无经验-难就业”的恶性循环。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25-29岁就业人数为242万,同比锐减9.8万,创下2013年三季度以来最大降幅,甚至超过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同期水平。
韩国政府正实施多项措施缓解就业难问题。首尔市近期推出青年就业扶持计划,提供AI模拟面试、职业培训及免费面试正装租赁等服务,并将企业实习期延长至4个月,去年就业转化率达58.7%。然而在房价高企、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环境下,这些政策能否根本性扭转趋势仍有待验证。
代际贫困风险:不容忽视的社会隐忧
韩国专家警告,若“袋鼠族”现象持续恶化,可能引发代际贫困危机。首尔研究院研究员边锦善(音)指出,在韩国,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通常意味着父母需要补贴子女生活。除非家境优渥,否则这将严重侵蚀父母的养老储备。韩国劳动研究院研究员姜东宇指出:“当前父母辈尚能资助子女,但随着年龄增长,现金流短缺将使其难以应对突发危机。若青年独立进程持续推迟,将导致两代人生活质量同步下滑。”(申玉环 吴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