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尔4月10日电(李帆)近日,韩国统计厅发布《2025年3月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数据显示,韩国月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上涨至2%以上,接近韩国银行(央行)设定的2%物价稳定目标水平。这一趋势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生活成本上升的关注,尤其是基本民生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直接加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负担。
民生食品价格持续攀升
从具体数据来看,韩国民生食品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韩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泡菜价格同比上涨15%,成为涨幅最大的品类。面包价格上涨6%,进一步加重了市民的餐桌负担。
虽然反映“餐桌物价”的新鲜食品指数同比下降1.3%,实现连续两个月下降,但农畜水产品整体价格同比上涨0.9%。其中,农产品价格下降1.1%,但畜产品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3.1%和4.9%,特别是水产品价格创下自2023年8月以来一年七个月内的最大涨幅。加工食品价格亦同比上涨3.6%,为一年三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计算的核心物价指数(剔除食品及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9%,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类产品后的指数上涨2.1%。生活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4%,显示出民众日常消费压力持续加大。
山火灾害推高农畜产品价格预期
近期,庆尚北道等地区发生大规模山火,严重冲击了当地农牧产业。韩国统计厅预测,从4月起,灾区农畜产品供应将受到影响,相关产品价格可能出现明显上涨。分析指出,农业生产中断、供应减少将在短期内推高市场价格,预计影响范围将扩展至全国。
韩国中央灾害安全对策本部表示,庆尚北道多地山火持续多日,过火面积累计超过4.8万公顷,造成大量农田、果园及牧场受损。为稳定灾后农产品供应,政府正制定紧急支援计划,包括向受灾农户提供复耕援助、储备农产品的紧急投放等措施。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农作物生长和畜牧业恢复需要时间,灾后物价恢复稳定仍需一段周期。
政府与央行政策面临双重考验
在物价持续上升背景下,韩国银行(央行)的货币政策动向备受关注。虽然当前物价水平仍在央行设定的目标区间内,但连续上涨的趋势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可能性的讨论。部分分析人士认为,若未来物价压力进一步扩大,央行可能会根据经济和通胀形势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不过,也有观点指出,考虑到当前韩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复苏尚不稳定,央行在决策时需权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方面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物价压力。企划财政部近日表示,未来物价走势仍存在天气状况、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政府将全力以赴推进物价稳定工作。特别是在食品领域,政府将加强对主要民生物资供需情况的监控,针对波动因素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并适时调整关税、放宽进口限制,确保国内市场供应充足。
针对山火造成的农畜产品损失,韩国政府表示将迅速展开调查,分析灾害对供需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努力将价格波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计划扩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支持,以减轻其生活成本负担。对于近期加工食品价格上涨,韩国政府也正与相关行业协商,力求推迟和分散价格上涨时点,并将涨价幅度及涉及产品范围控制至最低限度。
民众负担加重 物价问题不容忽视
物价上涨的压力正逐渐传导至民众生活。韩国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表示“生活成本显著上升”,其中食品价格上涨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一位40多岁的首尔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天去超市买菜,明显感觉到开销比以前多了,尤其是基本的蔬菜和肉类,价格涨幅很明显。”
一位韩国汉阳大学经济学研究员向记者表示,虽然韩国当前的整体物价上涨水平仍属温和,但由于上涨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影响面广,敏感度高,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除了确保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之外,还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以防止物价上升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