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莽九晨】编者的话:韩国政府针对数十种海淘产品的限制令在推出短短3天后便因强烈反对声草草收场。愈发壮大的韩国“海淘大军”的诉求,令韩国政府不得不加以认真考虑。但这番变动已经对中国跨境电商造成一定冲击,他们在韩发展会迎来怎样的新局面?
要禁止中国海淘?韩政府遭猛批
针对中国跨境电商产品查出“致癌”物质超标问题,韩国政府紧急出台的海淘限令在短短几天内便引起大量消费者不满。韩国《中央日报》20日报道称,5月16日,韩政府发布《因跨境电商激增为加强消费者安全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方案》,宣布包括儿童玩具、服装等34个品类、电器、生活用品34个品类、生活化学产品12个品类在内的产品,如果没有韩国国家统一认证(KC认证)标志将禁止海淘。但是由于该政策缺乏细则,围绕禁止品类的范围出现了混乱,再加上政策计划从6月份开始便实行,导致消费者出现不满。
韩国海淘幼儿用品的“妈妈论坛”消费群体等以侵害消费者选择权为由,对该政策表示强烈反对。很多妈妈留言称:“衣服能有什么危险”“新政策是在让我们花好几倍的价格买本可以以低价海淘到的产品”、“政府不尝试解决消费者海淘的根本原因——本土商品流通结构需要优化,而只是单纯进行限制”等等。
随着抗议之声愈演愈烈,19日,韩国政府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海淘新规进行道歉和解释,称新政策“不是要全面禁止相关产品的海淘,也没有对限制商品进行过相关研究”。韩国政府表示,海淘新政本意为限制进口已确认具有危害性的产品。韩国总统尹锡悦20日也为草率推进政策道歉,并表示“要加强政策事前研究,以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在‘消费无国界时代’,重要的是确保竞争力而不是搞国家认证。”韩国《中央日报》21日发表评论称,韩国政府对跨境电商实施海淘新规只持续了三天便草草收场,针对阿里速卖通、Temu等中国跨境电商的限制措施引发巨大争议的原因在于妨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购物时效性。在消费无国界时代,这一政策无疑是“现代版锁国主义”的体现,暴露了韩国政府政策脱离现实的乱象。
尽管韩国政府针对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海淘新规草草收场,但仍对中国电商造成了一定冲击。韩国《亚洲日报》20日报道称,正在韩国迅速扩张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拼多多旗下的Temu在经历此次海淘新政风波后,在韩国的销售额受到一定冲击。
报道称,韩国最大信用卡公司BC信用卡对今年4月在中国跨境电商结算的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销售数据环比剧减40.2%。以去年10月在中国跨境电商上的销售数据定义为100为基准,今年1月和3月,销售数据分别激增至153.7和238.8,4月份回落至142.9。销售数据的减少在低价结算金额上尤为明显,而这恰恰是中国跨境电商商品的主流价格区间。结算金额不满5000韩元(1000韩元约合5.27元人民币)的总销售额环比减少55.2%,5000韩元至1万韩元的总销售额环比减少42%,1万韩元以上3万韩元以下的总销售额减少35.2%。
海淘浪潮“不可抗拒” 影响韩国政策
根据韩国统计厅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韩国海淘规模为1.65万亿韩元,其中9384亿韩元来自中国,同比大增53.9%,且占比高达57%,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韩国扩张迅速,阿里速卖通已成长为韩国第二大电商平台,Temu也上升到第四位。《中央日报》称,许多韩国民众在接触到中国的跨境电商后,便成了持续使用者。今年第一季度,韩国海淘额度达到16476亿韩元的新高,海淘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韩用户规模扩大
中国跨境电商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2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迫使韩国政府改变海淘新规的直接原因是来自韩国民众的强烈反对,这背后是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上品类丰富、价格合适的各种“中国制造”对韩国民众的吸引力。“在商品本身的竞争力之外,中国跨境电商的运营能力、创新能力、物流体系和运送效率也在全球位于前列。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结合跨境电商平台,正赢得越来越多韩国消费者的青睐。”
在韩国从事中国户外用品代理的徐先生2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韩国人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商品,“韩国人比较在乎售后问题,所以对于金额较高的商品,他们会选择从代理商的渠道购买,而代理商一般会开设官方网店,这同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并不形成直接竞争。可以说在小商品领域,中国跨境电商优势比较明显。”在徐先生看来,以往韩国人对于中国商品还存在价格便宜但质量不佳的印象。但现阶段来看,韩国消费者对于中国制造的商品质量不良的固有印象已经被改变。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韩国最大跨境电商进口来源国。2023年韩国源自中国的跨境电商进口额为3.28万亿韩元,同比激增121.2%,占韩国整体跨境电商进口总额的48%。而同一时期,来自美国的跨境电商进口额为1.85万亿韩元,同比下降7.3%。
跨境电商行业分析师李成东2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韩国经济近年来一直比较疲软,物价上涨导致民众消费能力下降,通过海淘选择中国商品无疑将大大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韩国开发研究院发布的《5月经济动向》显示,尽管在出口的带动下韩国经济不景气局面得到改善,但内需依然低迷。
中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入局,也在刺激韩国电商产业不断发展。有着“韩国亚马逊”之称的韩国本土电商Coupang近年来迅速扩张。根据其发布的《2023年Coupang影响报告》,2023年Coupang平台卖家数量突破20万大关,年度交易额超过9万亿韩元。来自福布斯韩国联合大数据平台IGAWorks的分析认为,在韩国电商市场,阿里速卖通和Coupang拥有250万名交叉用户。
中国电商的风险尚未解除?
尽管此次韩国政府的海淘新规在舆论压力下暂时收场,但有许多声音认为,韩国针对海外跨境平台加强审查的趋势未来还将持续。据韩联社21日报道,韩国政府仍有进一步加大对海淘产品的检查和管理力度的计划,政府各部门将针对“存在安全隐患、购买量剧增的海淘产品”进行产品质量检查。据韩国官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最近着手重整海淘产品监管对策,并决定先从产品质检入手,系统性地开展海淘产品监管工作。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吕友臣2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进口商品进行检验检疫是各国普遍的做法,但在实践中与一般贸易方式的进口产品相比,对跨境电商入境的商品的检验一般比较宽松。他认为,衡量韩国未来是否有意针对中国商品而采取技术性限制措施,要看韩国的安全检验是针对中国的还是一视同仁。
韩国《东亚日报》报道称,根据韩国目前的规定,为了方便个人用户,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的海外物品在150美元以下时,无需缴纳关税就可以带入国内。《中央日报》援引韩国电商业界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完全没有能制衡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手段”,“应该通过修改《流通产业发展法》等制定中国电商平台的应对措施”。
吕友臣认为,跨境电商往往采用邮政小包的形式进口,对这种贸易方式,一些国家在一定限额下采取无关税的政策。假如韩国未来计划限制中国海淘,能采取的手段或是修改对目前邮政小包的关税政策。
在李成东看来,韩国海淘新规涉及到的80类商品都是日常生活用品范畴内,并不涉及战略性竞争行业,韩国短期内采取限制措施的可能性不大。李成东表示:“目前来看,针对跨境电商商品进行安全检验检疫仍是韩国目前措施不多的选择。虽然这是一种通用的国际做法,但在实际执法中仍有可能出现限制中国商品的倾向性。比如,采用更加严格的标准,或者人为增加对中国商品的检查数量和检查频次等。”
《中央日报》在评论中表示,面对中国跨境电商,韩国需要的不是临时政策等权宜之计,而是加强国内流通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的根本性、综合性应对战略。为此,应放宽禁止大型超市凌晨配送和实体店营业时间限制和义务停业等各种限制。
评论还认为,对于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政府也应采用与对待韩国国内企业相同的尺度。还应制定支持韩国本土物流企业和中小制造企业的培育政策。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