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贸“韩流”背后的冷思考

2023年11月17日16:04  来源:解放军报
 

T-50教练机。

K-9自行火炮。

K-2主战坦克。

德制209型潜艇。

世宗大王级驱逐舰。

  今年10月举行的第14届首尔国际航空航天暨军工业展览会上,韩国国防工业推出多款新型武器装备。韩国总统更是亲自站台推介,展现出该国推动武器出口的决心。这些成果与相关努力的背后,是该国期望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

  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今年公布的数据,2018年至2022年,韩国武器出口总额比上一个五年(2013年至2017年)增长了74%。如此“韩流”涌动,是否意味着韩国已经成为武器出口大国?其武器出口有哪些优长与短板?能否在短期内实现其所确定的目标?请看专家解读。

  韩国是否已成为武器出口大国

  国际上对“武器出口大国”没有明确的定义。按照有关国际机构统计口径和相关报告的阐述,一般认为,按所占国际军贸市场份额从高到低排序,位居前五的国家被认为是武器出口大国。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间,韩国武器出口额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额的2.4%,排名第9,比排名第5的德国少了近一半。对于许多国家都在努力争夺、规模达上万亿美元的国际军贸市场来说,每提升0.1%的市场占有率都很不容易。况且,紧随韩国的以色列在国际军贸市场上所占份额也有2.3%,前者的优势比较微弱。从这个角度讲,韩国距离成为武器出口大国还有不小差距。

  事实上,韩制武器热销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据韩联社、《韩民族日报》等媒体报道,2011年至2020年间,韩国军工出口额一直维持在每年20亿至30亿美元的水平。这一数字在2021年才增至72.5亿美元。去年,这一数字达到170亿美元,实现了韩国防卫事业厅所说的“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壮举”。

  不过,在军工出口额骤增的背后,其售出武器的构成及出口方向并不均衡。

  一方面,韩国出口的武器,主要是K-2主战坦克、K-9自行火炮、T-50教练机/FA-50轻型战斗机和一些舰艇。其中,舰艇出口收益占到其出口总额的近七成。

  另一方面,少数国家的大单凸显了韩国武器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表现。比如去年,仅波兰就向韩国采购了价值近150亿美元的武器。根据韩国国防采办项目管理局发布的数据,从2009年到2022年间,韩国的武器出口对象国并未出现爆发性增长。

  可见,韩国武器出口快速增长的直接驱动,是短期内向特定对象出口大量特定产品。至少从当下来看,其出口武器的时空分布及范围都比较有限。

  是否掌握足够多的核心军事技术

  一般来说,武器出口的快速增长往往体现着本国国防工业水平的迅速提升。这条规律同样适用于韩国,其本土军工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6年之前,以组装美国授权生产的步兵武器为主,如M16步枪等。

  第二阶段是1977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装配美国授权生产的复杂武器系统,比如F-5E/F战斗机。同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支持下,韩国尝试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武器装备。比如,1980年下水的蔚山级护卫舰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韩国基本建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左右,韩国已可自行生产大部分武器,并能研发与国际主流技术水平相当的部分武器,比如K-2主战坦克、K-9自行火炮、T-50教练机、世宗大王级驱逐舰等。

  第四阶段是2005年至今,其部分自研装备开始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比如去年首飞的KF-21战斗机、下水的正祖大王号驱逐舰等。

  不难发现,韩国军工业是在有“外援”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通过他国的援手,韩国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得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提升武器研制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但这种经历与现实,也使该国掌握的武器研发核心技术相对有限。

  据外媒报道,韩军现役自研主战装备的国产化率还不到50%,其中,动力、电子、武器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仍然依赖进口。韩国产业研究院2021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以2020年为基准,韩国国防产品的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仅为51.5,远低于一些西方国家。报告分析称,这是由于韩国在制导武器等尖端领域的出口数质量还不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韩国对核心军事技术的掌握还不够多。

  近些年,韩国也在努力补齐这块短板。例如,斗山公司一直在研制装甲车辆发动机,以取代大量装备的德国MTU系列发动机;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宣称KF-21战斗机的国产化率已达到65%,等等。

  武器热销靠的不仅仅是价格优势

  在外界印象中,韩制武器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平替”西方的一些先进武器。以韩国2019年向印尼出口的潜艇为例,3艘总价约10亿多美元。该型潜艇的原型——德制209型潜艇在2013年卖给沙特时,5艘的总价则高达34亿美元左右。

  不过,就现在的售价来说,韩制武器也不算便宜。“韩流”涌动,靠的不仅仅是有着较低的价格。

  首先,积极推动其武器融入北约体系。长期以来,韩国一直在制造能与美制武器兼容的装备,以吸引那些希望以较低成本重整军备的国家。目前,韩国已经成为北约国家中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第三大军火供应国。

  其次,拥有一定产能优势。据韩媒报道,韩国3年就可以生产上百辆K-2主战坦克,而德国需要5年才能生产50辆“豹”2A7主战坦克。波兰原本同美国签署了采购“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的协议,但由于供货日程无法满足需求,遂决定同时采购韩国的“天橆”多管火箭炮作为补充。

  再次,采取灵活的军售政策。西方一些国家出口武器往往会附加技术、政治等方面的限制,韩国在这方面相对宽松,还可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定制服务。例如,韩国推出的租借政策,让用户可以先低价租借看中的武器,用得不错再买。韩华集团推出的“红背蜘蛛”步战车,是根据澳大利亚陆军要求专门设计开发的。该公司还承诺,如果中标澳大利亚陆军下一代步战车项目,将在澳大利亚建设生产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韩国政府对武器出口高度重视。军工业是韩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扶持力度最大的产业之一。2020年,韩国更新国防补偿政策,旨在促成本土中小军工企业与国外武器装备承包商联合,以融入军贸市场的全球供应链。2020年1月,韩国总统府表示,将设立“国防工业官”职位。此外,韩国国防部还新设立了“防卫产业出口企划科”。这些举措,都旨在从更高层面推动国防产品出口。

  争当全球第四大军火出口国的目标能否实现

  得益于良好的市场表现,去年底,韩国国防部声称,将以市场占有率突破5%为目标,争当全球第四大军火出口国。从当时情形来看,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似乎较大。2021年,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如果保持近年来的武器出口增长态势,韩国将跻身全球军火出口四强行列。

  不过,市场不会一成不变,其他国家也不会原地踏步。2017年至2021年间,韩制武器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2.8%,位居全球第八。虽然随后韩国的武器出口额仍在不断攀升,但市场占有率却逆势下跌至上文提到的2.4%。显然,距离“全球四强”的目标依然较远。

  而且,随着武器出口份额的增加,韩国已经触及其“外援”的“蛋糕”。后者加强对前者的技术限制,以保证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成为必然。

  同时,由于大量依赖外部技术,韩国武器出口的相当一部分利润需要用于支付专利使用费,加之“低价+赠品”的销售模式,使韩国军工企业的利润率一直不太高。根据韩国防卫产业振兴会有关数据,从2000年至今,韩国军工企业的利润率中位数为6.1%左右,远低于相关公司的民品业务。如果订单规模不能持续,韩国的一些武器生产线可能出现大面积关停情况。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近20年来,全球武器出口额排名前五的位置只在6个国家间轮番变动,充分反映出这类贸易背后的特殊之处。作为各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实力的综合体现,面对如此排名,韩国想要短时间内“入圈”并不容易。(杨王诗剑)

(责编:申玉环、吴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