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52小時工作制后 韓大企業已有10萬崗位消失 

2019年04月02日13:46  來源:中國新聞社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韓國實施每周52小時工作制度,旨在“通過分享工作崗位”來擴大就業,然而數據顯示,韓國就業崗位不增反減。分析認為,在制造業停滯的情況下,此舉導致人工成本壓力增加,企業對擴大就業崗位表現更加消極。

  3月31日,韓國統計廳發布的統計結果顯示,今年2月韓國員工人數超過300人的大企業就業總人數為245.9萬人,與開始實施每周52小時工作制之前的2018年6月份相比,八個月時間減少了10.6萬人。

  2018年7月開始實施相關制度后,雖然大企業的就業人數在最初的兩個月內似乎有所增加,但此后已經連續五個月呈減少趨勢。

  韓國政府原計劃通過實施一周52小時縮短勞動時間的工作制度增加企業雇用人數。韓國政府認為,隻要用法律形式對勞動者的長時間工作作出限制,企業就會雇佣更多員工來填補因為勞動者工作時間縮短造成的空缺。

  韓國國會預算政策處2018年3月發布的報告預測,雖然在加班時間減少后勞動者的月薪會平均減少37.7萬韓元,但可以催生12.5至16萬個新的就業崗位。

  統計結果顯示,實際結果與韓國政府的預測完全相反。勞動時間雖然減少,但韓國勞動者的月薪卻和以前保持一樣或有所增加。這導致企業的用人成本壓力大幅增加。

  韓國雇佣勞動部發表的“私企勞動力調查”結果顯示,今年1月正式職員的人均月薪418.5萬韓元,同比增加8.6%,臨時工和短期工的平均月薪(153.6萬韓元)也增加6.3%,而相比之下,每名正式工的工作時間月均減少28.3小時,臨時工和短期工的勞動時間則平均減少11.9小時。

  報道指出,韓國制造業的停滯也是導致大企業就業人數減少的一大原因。但分析認為,在制造業停滯的情況下,韓國實施一周52小時工作制度,成了阻礙就業人數增加的重大因素。

  2018年就已經有民間研究所提出了這一預測。韓國經濟研究院在2018年7月的報告中寫道,如果不能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實施一周52小時工作制度隻會導致就業崗位減少。

  該研究所預測,此舉將導致今年大企業就業人數減少9.54萬人,整體就業人數減少10.29萬人。

  韓國環境經濟研究院在報告中寫道,“縮短勞動時間導致加班工資減少,而勞動者要求維持工資水平對企業造成巨大壓力,最終導致企業通過提高時薪維持工資水平”,“企業也不會增加雇佣,而是會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應對勞動時間縮短的影響”。

  調查顯示,實施一周52小時工作制可以縮短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有益於大企業勞動者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但專家們一致認為,如果將這一制度擴大到中小企業,就隻會導致就業崗位的減少速度越來越快。

  韓國建國大學經濟系教授金元植表示,“一周52小時工作制實施的時間恰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導致人工勞動力被取代的速度加快的時期”,“制度實施后,每小時的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企業用器械取代人工勞動的速度隻會越來越快,於是就會導致就業崗位越來越少”。

  →→更多社會新聞

(責編:申玉環、李美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