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韓國公考族資料圖(圖片來源:網絡) |
原標題:為“公”痴狂 愈演愈烈的韓國公考熱
在東亞,還有一個國家對公務員考試的熱衷程度不輸中國,它就是韓國。
韓國人口5000多萬,僅公考族(准備公務員考試且去年一年參加公務員考試1次以上的人口)就達44萬名,佔韓國青年人口(20-29周歲,644.5萬名)的6.8%,佔高考生(59.3萬名)的75%。
公務員這一職業備受韓國年輕人的喜愛。據韓國職業能力開發院發行的《KRIVET Issue Brief》第155期數據顯示,韓國待業青年中准備公務員考試的人數從2012到2018年以年均6%的速度增長,增速最快。今年韓國105萬名待業人口中41萬人(38.8%)在准備公務員考試。20-24歲的待業人口中准備公務員考試的人最多,達15.9萬名,佔比高達35.4%,而在2012年時,20-24歲年輕人最熱衷的還是准備資格証考試及其他考試,共有16.2萬名,佔比38.9%。
韓國公務員分1-9級,每年會有9級公務員考試和7級公務員考試,級數越低職位越高,9級公務員中部分職位高中畢業即可報考。國家公務員考試方面,一般4-5月會舉行9級公務員考試,7-8月會舉行7級公務員考試。地方公務員考試方面,首爾市公務員每年6-7月會同時舉行7級和9級公務員考試,報考者不限生源。而其他城市公務員考試一般5-6月舉行9級考試,9-10月舉行7級公務員考試。
韓國公務員根據職務類型,可分為稅務職、統計職、關稅職、教育行政職、一般行政職等多達十五個種類,包羅萬象,教師、消防員、軍官等在韓國都是公務員。一般來說國語、英語和韓國史為公務員考試必考科目,此外還會根據職位不同有兩個選考科目。
每年眾多考生踏上公考的獨木橋,前往鷺粱津積極備戰。29日筆者前往鷺粱津採訪,被街道景象震驚。來韓三年多,韓國人給筆者更多是精致,注重外貌的印象,而在鷺粱津隨處可見素顏,帽衫和拖鞋則成為了公考族的標配。相較於普通韓國街道上多種多樣的店鋪,鷺粱津更多的是打印店、補習班、咖啡廳、快餐店和隨處可見的考試院。在街上走不到五分鐘,手裡便會接滿各補習班的廣告,甚至該地區還有一份“報紙”叫《補習班聯合新聞》,介紹公務員考試相關信息,為各類補習班打廣告。
多數韓國公考生每天學習在10個小時左右。韓國建國大學博士生金向德(音)和韓國科學技術院博士生今年3月發表論文《公考一族規模推測及生存狀態研究》,針對413名公考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受訪者每天平均學習時間為8.7小時,從准備到錄取所需時間為24.3個月。11.9%(49名)的受訪者每天學習13小時以上,35.8%(148名)的受訪者學習10-12個小時,23.5%(97名)的受訪者每天學習7-9小時,學習6小時以下者佔28.8%(119名)。
公務員這一職業工作狀態穩定、收入處於中上水平,相較於一般大企業或者私企,工作年限長,養老金高,有實實在在的退休保障,對一般年輕人來說很有吸引力。前引調查中,針對為何准備公務員開始,有54.5%的受訪者表示因為“公務員較為穩定”,21.3%的受訪者選擇“收入有保障”。
韓國公務員退休工資遠高於普通人。據韓國國民年金公團的統計,2017年有41.9968萬名公務員領取退休工資,人均月工資24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5萬元),而普通人每月退休金僅能拿到37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300元)。且大企業職員不少工作到50歲左右就要名譽退休,隻能拿著退休金再次創業,晚年沒法得到保障。
韓國經濟不景氣,就業難是韓國公考生人數一再增長的重要原因。28日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今年1-9月韓國失業人數月均達到111.7萬名,其中求職時間達6個月以上依舊未能成功就業的長期失業人員達到15.2萬名,同比增長6.9%(1萬名),創1999年6月以后最高值。韓國就業市場逐漸陷入“就業→就業失敗→長期失業→放棄就業”的怪圈。韓國年輕人多重視第一份工作,渴望進入大企業,然而職位有限,競爭激烈,未能進入大企業后,選擇准備公務員考試的人也大有人在。前引調查中,14.3%的受訪者在備考動機選擇了“青年失業情況嚴重”,認為就業狀況不佳。
近年來公務員越來越熱和文在寅政府的政策支持也不無關系。文在寅政府正在按照“公共領域就業路線圖”積極擴招公務員,預計執政五年期間增加10萬名國家公務員,7.4萬名地方公務員。韓國政府明年打算包含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增加3.6萬名公務員,擴招規模創1990年(3.6775萬名)以后新紀錄。
各類優秀人才參與公務員競爭固然有利於為國家選拔優秀人才。但是過於熱衷考公,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會導致創業氛圍不佳,整體偏向保守。且脫產學習,容易導致心理抑郁。尤其韓國公考生中有不少從職場辭職,孤注一擲准備考試的人,對於他們來說不僅要承受經濟壓力,更要承受和社會脫節的心理落差。公務員不失為好的出路,為了實現夢想奮力一搏的精神固然可貴,但筆者認為應給自己限定時間,如給自己三年時間,不建議過長時間脫產學習,和社會脫節。
(轉載自韓國亞洲經濟中文網http://china.ajunews.com/)
→→更多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