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11日晚,江陵冰壺中心隻剩下兩組選手。為爭奪平昌冬奧會冰壺混雙賽最后一個半決賽席位,中國組合王芮/巴德鑫在附加賽對陣挪威組合。當日上午,他倆在循環賽最后一輪以9︰3擊敗對手,晚間再次較量,中國組合以7︰9告負,無緣四強。
這是冬奧會歷史上第一次設置冰壺混雙項目。雖然參賽的絕大多數運動員都有四人賽經驗,有的甚至拿過冬奧會獎牌,但如此“男女混搭”,對於選手和觀眾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設項的變化,可謂冬奧會尋求創新的一個縮影。“我們要把體育運動推向年輕人,不能再期望他們主動找上門來,而應該主動去貼近他們。”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曾反復強調這個觀點。更新鮮、更多元、更炫酷,日漸成為奧林匹克運動通往未來的“金鑰匙”,也勾勒出平昌冬奧會的新氣象。
“老賽事”增設“新項目”
混雙冰壺是本屆冬奧會第一個開賽的項目,緊湊的節奏、激烈的對抗,一上來就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從8日開始,8支參賽隊連打7輪循環賽,現場上座率火爆。
與傳統四人賽的規則差異,使得混雙冰壺用時更短、極富懸念,往往一個壺投不好,領先局勢便前功盡棄。多變的偶然性給了更多隊伍爭勝的機會。循環賽中,中國隊有3場比賽打到加時賽,一局定勝負。正如巴德鑫所說,混雙比賽的變數很大,每一投都得全力以赴。
除了混雙冰壺,本屆冬奧會還增設單板滑雪大跳台、速度滑冰集體出發、高山滑雪團體賽等項目,頗有提升冬奧會觀賞性、吸引年輕粉絲的用意。比如速度滑冰集體出發項目,內道、外道間的界限被取消,熱身賽道也被納入其中,獨特的計分決勝方式,使得比賽的戰術意味更濃。
平昌高達49米的世界第一高滑雪坡道,正等待單板滑雪大跳台選手來挑戰刺激而壯觀的動作。這項因“沸雪”賽事而風靡全球的運動,因其騰空高、滯空長、花式技巧豐富,越發受到年輕雪迷的追捧。2016年5月,中國首次組建單板滑雪大跳台國家隊,通過跨界跨項選材邁出第一步。雖然在平昌還沒有中國健兒的身影,4年后的北京,大跳台上說不定就會閃耀“中國紅”。
“大家庭”接納“新成員”
平昌冬奧會開幕式上,18歲的吳琪雁身穿紅色羽絨服,將新加坡國旗帶到冬奧大家庭。幾天后,她將踏上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賽場。“我代表一個沒有冬天的國家來參賽,這並不奇怪。”說得雲淡風輕,但這個姑娘已經創造了歷史。
吳琪雁4歲時隨父母移居加拿大,最初練的是冰球,觀看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時她第一次感受到短道速滑的魅力,於是轉項開始追夢之旅。去年11月拿到足夠積分后,她成了首位獲得冬奧會資格的東南亞短道速滑選手。“我水平趕不上其他運動員沒關系,有機會站在這裡就是莫大榮譽。”
和吳琪雁一樣,來自馬來西亞、厄瓜多爾、尼日利亞、厄立特裡亞等代表團的運動員也是首次登上冬奧舞台。他們或許從來沒在自己的家鄉看到過冰雪,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站上冬奧領獎台,但他們更在意參與的過程。走過94年歷程的冬奧會也因為更多“新面孔”加入而永葆活力。
在以棕櫚樹、海灘聞名的馬來西亞,20歲的茹自杰開啟花樣滑冰生涯,是從散落在商場裡的冰場開始的。“馬來西亞沒有那麼多有經驗的教練,所以我學得有點慢。”父母花錢為他自費訓練,曾引起很多人的不解,但當茹自杰通過不懈努力終獲冬奧會參賽資格,“一切是那麼值得”。
在平昌,茹自杰參加單人滑短節目的曲目名叫“家是心所在”。“能不跌倒,把動作全部做好,總之不后悔就可以。”相比於成績,他更希望借助自己的表演,引領更多馬來西亞年輕人加入花滑隊伍,“他們可以不像我那樣走了太多彎路,希望未來參加冬奧會的陣容能進一步擴大。”
“科技牌”帶來“新視界”
前兩天,平昌冬奧會開幕式在社交網絡上“刷屏”,1218架無人機組成的奧運空中五環,讓很多網友為這一創意喝彩。年輕一代的參與,一直是國際奧委會關心的議題,新科技的展示與應用成為一座橋梁。
聽起來神奇的“時間靜止”運動技術被引入江陵冰上運動中心。觀眾席上端整圈設置了百余台攝像機,人們可以從360度視角觀看某一場景。在這裡舉辦的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團體賽,選手們的優美舞姿被全方位呈現,觀眾們興奮地向場內投擲毛絨玩具。
5G移動電信系統、物聯網、超高清播放、人工智能……東道主打出諸多“科技牌”。平昌冬奧會網絡運營商表示,以往賽事都是通過電視台等單方向影像轉播,這一次將給觀眾帶來“新視界”。比如雪車上安裝超小型攝像頭與5G信號傳送器,觀眾就能從運動員視角看到坡道上以130公裡以上時速飛馳的景象。
幾位從首爾趕來的年輕觀眾表示,除了觀看冬奧會比賽,他們對“模仿吉祥物”、4D立體影像體驗跳台滑雪和雪車等服務很感興趣。“觀眾以前隻能被動觀賽,未來卻可以得到更多定制化享受。通過科技,每一屆奧運會積累的經驗都可以被傳承、學習。”巴赫說。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12日 15 版)
→→更多文體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