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選了一夏天的偶像,究竟是什麼樣的?
據骨朵數據顯示,《明日之子》8月的前台播放量達到了10.4億,居當月在播網絡綜藝的榜首之位,排名次之的分別是《中國有嘻哈》和《2017快樂男聲》,選秀類綜藝包攬了排行榜的前三名。
2017年的暑假被認為是選秀類綜藝的“東山再起”。節目制作方紛紛絞盡腦汁,或鎖定小眾領域挖掘新型偶像,或遵從選手個性打造專屬偶像,或另辟選拔標准培養全能偶像。但殊途同歸,最終目的都是選出現在的年輕人會喜歡的偶像。
市場聲音
“消費者”視角 養成偶像,激勵自己一起努力和成長
如今,2000年出生的人已經17歲,“95后”、“00后”逐漸成為娛樂內容的主力消費人群。《明日之子》打出“多元的圈層文化,年輕人的個性風格”理念,致力於吸引這群新晉“消費者”。
節目從第四期開始以直播方式呈現,直播過程中會產生“粉絲大數據”。綜合10期直播的數據來看,幾乎每期“90后”觀眾都佔到50%左右,“00后”則是第二主力觀眾,人數佔比多次超過了“80后”。作為一檔選男性偶像的節目,女性觀眾和男性觀眾沒有出現一邊倒的情況,男性觀眾佔比徘徊在40%﹔地域統計上,廣州、深圳多次名列觀眾人數的前三位。
與數據不同的是,《明日之子》直播現場的粉絲幾乎是清一色的“娘子軍”。這些手持燈牌、頭戴貓耳的少女們為了近距離接觸偶像而聚集在一起。這一代年輕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記者現場採訪了粉絲代表,對方表示:“成長過程中隻有我自己,在追偶像的過程會遇到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她們相識於微博、貼吧等社交平台,相聚在偶像出現的地方,“喜歡同一個偶像,又身處同一個地方,生活中也會成為朋友”。
有人說,偶像是自己對理想人生的構想,能鼓勵自己不斷地奮斗和前進。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明星可能遙不可及,但偶像不一樣,偶像跟粉絲的距離更近,樂於跟粉絲互動交流。“我的偶像非常勵志,看到他在努力,自己也會跟著一起努力。”說起自己的偶像,粉絲的眼中往往兼具崇拜和寵溺,“我會跟家長講我的偶像是個什麼樣的人,媽媽會跟我說,你的偶像那麼優秀,你也要越來越優秀才是。”
“生產者”視角 制造偶像,尊重選手個性和粉絲選擇
“偶像是年輕人的剛需。”《明日之子》節目監制邱越說,“這群年輕人內心的孤獨需要一個宣泄的出口,需要有一件事証明自己的價值。在粉絲群體當中,她可能不能直接接觸偶像,但可以在群體裡扮演一個角色,或者貢獻一份力量,和自己喜歡的人建立一種聯系,這是平淡無味生活非常需要的調味料。”
不同於十年前的傳統電視選秀,今夏的選秀節目紛紛著眼於互聯網平台。在《明日之子》總監制馬昊看來,互聯網催生了“95后”、“00后”的生活方式和娛樂訴求,因而他們需要的偶像也一定要具有互聯網氣質。“年輕人在哪裡,我們就去哪裡。”馬昊說,“制造偶像,說白了是賣給年輕人的產品。我們希望推舉出來的這些可能成為偶像的人,他們身上的態度和才華在這個時代可以被留存並且能夠延續十年。”
隨著偶像市場不斷完善,粉絲群體不再是單純追隨偶像,還出現了粉絲推動、反哺官方等現象。在《明日之子》的賽制就設置了“粉推”環節,讓粉絲深度參與選擇自己的偶像。馬昊表示,偶像是市場決定的,是由年輕人自己選出來的,“節目不是放大了某一種審美,而是把這些審美都放上來,讓粉絲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共鳴。節目的核心是把一切權力交給選手和粉絲,尊重每個選手的個性,也尊重每個粉絲的選擇。”
《明日之子》為了打造未來的偶像潮流而推出“九大偶像廠牌”概念,順利晉級全國9強的選手會擁有為其量身定制的個人廠牌,九大廠牌就代表著九個風格不同的偶像。上周被淘汰的二次元虛擬選手荷茲,盡管晉級之路一直伴隨著爭議,但他的離開仍然引得星推官、其他選手以及歌迷動情落淚。馬昊感慨:“這是在考驗我們到底有多包容。未來的世界有無限可能,荷茲是其中的一種。當我們嘗試接納他的時候,他離開了,人們會流下眼淚。這個過程非常美妙,也在告知我們的年輕人,無論是對我們的同類還是虛擬偶像,還是對這個世界,都應該秉持一顆包容之心。”
對話偶像
趙天宇
趙天宇: 不抗拒當偶像,但藝術排第一
《明日之子》前晚結束了廠牌進擊戰第五場的比拼,趙天宇順利晉級全國四強。趙天宇給自己取的標簽是“老藝術家”,“我來這裡是唱歌的,是做藝術的。我不抗拒當偶像,但藝術性對我來說是第一位。如果只是為了迎合市場,那是商人,不是藝術家”。
很多選秀節目喜歡挖掘選手背后的故事來吸引粉絲的關注。據說,趙天宇的童年生活也比較坎坷,但他在節目中隻想談藝術,拒絕“賣故事”,“我來這裡不是為了讓大家喜歡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同時,收獲了一些喜歡我的人。我喜歡唱歌,在這裡也隻想唱歌。也許以后,別人對我的評判有所改變,但我能保証的就是我還在做唱歌這件事”。
趙天宇的粉絲叫“天使”,在他看來這是一群心地很善良的人,“他們會以我的名義去做慈善,有一次我收到粉絲寄給我的拯救孔雀的証書,真的很棒,這是我收到過的最好的禮物”。趙天宇願意用朋友的心態對待粉絲:“能做朋友肯定是因為我們合得來,不管你是我的導師還是粉絲。在粉絲這個群體中,有我願意交朋友的有趣的人,當然也有一些是要保持距離的。”
孟子坤
孟子坤: 我是“問題少年”,不想假裝完美
帥氣的長相、挺拔的身型、活潑的性格……有著偶像外表的孟子坤其實是聲樂專業科班出身。在參加《明日之子》之前,他就曾在IMA香港國際音樂家協會舉辦的“香港國際聲樂公開賽”中獲得一等獎。
孟子坤的個人廠牌叫“鐽”,是一種不穩定的化學元素。他自稱是“問題少年”,錄視頻前玩失蹤、微博上暢所欲言、帶頭反抗節目組等行為曾讓節目組十分頭疼,也為他招了不少“黑”,但這正是他直率性格的體現:“這就是真實的我,喜歡我我接受,不喜歡我也不強求,這是別人的自由。”偶像的身份也不會阻止他堅持真我的態度:“沒有人是完美的,即使展現出來的是一個完美的形象,也會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偽裝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太容易了,但又能偽裝到什麼時候呢?”
不同於很多偶像有“包袱”隻講場面話,孟子坤喜歡說大白話:“這個節目是一周一直播,人進步再快也不可能一周就有明顯的進步,所以其實我來的時候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對於自己的未來,孟子坤笑彎了眼睛:“不被列入黑名單,應該會出道吧,哈哈!”
→→更多娛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