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7月韓美宣布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決定以來,星州民眾反對的聲音就從未停止過,紀錄片《藍蝴蝶效應》以此為題材講述了他們反對“薩德”的艱辛歷程。圖為日前,星州民眾身著印有藍色蝴蝶結的服裝舉行集會,要求撤回部署“薩德”決定。本報記者 陳尚文攝
“平凡的星州母親們為什麼走上了反對‘薩德’的道路?”“你知道星州的真相嗎?”“請傾聽星州的真心!”……
日前,紀錄片《藍蝴蝶效應》在韓國公映,引發廣泛關注。電影講述了自2016年7月韓美宣布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決定以來,星州民眾特別是平凡的母親們反對“薩德”的艱辛歷程。導演朴文七告訴本報記者,記錄她們的故事是希望更多人真正關注“薩德”問題,隻有“薩德”離開,和平才會到來。
“這裡是我們生活的地方,為什麼‘薩德’要來這裡”
在星州小學不遠處的街頭,裴美英開了家小裁縫店,能時常看著孩子在運動場上玩耍,自己每天喝杯咖啡,與周圍人交朋友,她感到很幸福。從1989年開始,星州人金靜淑做了28年的農活,“本以為隻要做好農活,養好孩子,孩子過得好,一切就會好”……
她們是平凡的母親,以孩子為生活的重心,對政治毫不挂心,生活幸福安寧。直至去年7月,韓美政府公布部署“薩德”決定。
“這裡是我們生活的地方,為什麼‘薩德’要來這裡!我的女兒生活在這裡,我的家人也生活在這裡。救救我們吧!”在“薩德”反導系統部署地慶尚北道星州,一位母親帶著女兒跪在郡政府門前哭喊著。這是《藍蝴蝶效應》中令人淚下的一幕,這位母親說,那天她聽說慶尚北道議員來到郡政府,本以為哭訴會起到作用,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電影《藍蝴蝶效應》正是聚焦這群母親,記錄了她們走上反對“薩德”道路的心路歷程。她們最初的理由非常簡單,以母愛的力量,保護孩子們不受“薩德”電磁波輻射的危害。她們聚在一起,從制作象征著反對“薩德”、祈望和平的藍色蝴蝶結開始,到走上街頭、參加反對“薩德”燭光集會。金靜淑感慨,“我們可以做的原來有很多”。
在抗爭的過程中,她們曾被孤立,曾被指責有地區利己主義之嫌。部分團體停止斗爭后,舉行燭光集會的民眾從郡政府廣場被趕到了街頭。但母親們在挫折面前更加團結,她們開始學習“薩德”是什麼,並逐漸意識到“薩德”不僅是簡單的輻射問題,更是關系國家穩定、地區和平的問題。有位母親感慨說,“薩德”不僅不應部署在星州,而且不應該部署在韓國任何地方。
“從為了孩子到為了和平,這種變化是最感人的”
“去星州看一看。”在星州開始反對“薩德”部署的第五天,朴文七有了這樣的想法。在星州的見聞,讓他決定拍攝這部紀錄片。
朴文七告訴本報記者,現場有很多手工制作的藍色蝴蝶結,以及手寫的橫幅,其中不少都是把舊橫幅重新剪裁、縫紉、繪制而成的,都出自星州的母親們之手。他被這些物件深深打動,決定講講母親們的故事。
“‘薩德’不是電影的主角,人才是主角”,朴文七說,為了拍攝電影,他前往星州一百余次,與當地民眾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經歷和心境的變化。他說,“母親們反對‘薩德’的原因從起初的為了孩子到為了和平,這種變化是最感人的”。
《藍蝴蝶效應》是韓國首部以反對“薩德”反導系統部署為題材的電影作品,在今年全州國際電影節獲得紀錄片獎,引發廣泛關注。據悉,《藍蝴蝶效應》制作費僅為3000萬韓元。朴文七說,電影從拍攝、制作到找發行商,歷經各種困難﹔而此前保守政府執政,他從未期待過電影會走進影院。
朴文七說,有觀眾在交流環節中說“直到現在才確認了星州的真相,希望到星州去看一看”,這讓他十分欣慰。
“‘薩德’離開,和平快來”,星州人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
韓國《韓民族新聞》指出,“薩德”反導系統入韓受到高度關注,然而星州郡民眾的反對聲卻被遺忘了很久。“如果每個人都不發聲,政治就絕不會改變。政治不是遙遠的東西,是我們的生活本身”,這是星州母親們得出的結論,發人深省。
本報記者曾多次前往星州,每每前去,映入眼帘的盡是藍色的蝴蝶結、藍色的橫幅等。聽當地人說,藍色寄托著他們對和平的期望。關於片名的含義,朴文七告訴記者,星州郡地方小、居民少,電影也是小成本制作,雖然各方力量微弱,“但這是為了和平的振翅,希望能引發蝴蝶效應”。
韓國正義黨國會議員金鐘大評價稱,這部紀錄片告訴觀眾“薩德”入韓給星州民眾帶來了怎樣的痛苦、他們又進行了怎樣的抗爭。
曾參加今年韓國總統選舉的城南市市長李在明一直堅決反對部署“薩德”。李在明觀影后指出,和平是關系民族生存、國家未來的問題,希望人們拋除政治陣營和理念分歧,通過這部影片讓人們意識到當前情勢的嚴重程度,並共同努力改變現狀。
“‘薩德’離開,和平快來”,星州人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朴文七說,部署“薩德”會加劇朝鮮半島乃至整個東北亞地區緊張關系,隻有這種“武器”離開,朝鮮半島才能迎來真正的和平與穩定。星州人民一直在堅持,希望通過電影喚起更多民眾對“薩德”問題的關心,傾聽星州人民的真心。
(本報首爾6月25日電)
→→ 更多社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