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因“新冠抑郁”自杀者激增 疫情反复 “心魔”难除

2020年12月10日16:55  来源:人民网-韩国频道
 

12月9日下午,受首都圈实施2.5级防疫响应的影响,首尔市江南区一条商业街路人稀少,不见昔日繁华。图源:韩联社

       人民网首尔12月10日电(杨帆) 韩国疫情自11月起出现“第三波大流行”,韩国防疫部门官员在记者会上称,韩国正面临疫情暴发以来的“最大危机”。此次疫情扩散与前两次不同,不仅集体感染事件频发,生活中的“日常感染”也比比皆是,更加重了民众的担忧。随着韩国新冠疫情的长期化,恐慌和焦虑的情绪迅速蔓延,因“新冠抑郁”而自杀的人数不断攀升。其中,女性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在这场与疫情狭路相逢的“大考”中,除了要守护国民身体健康,如何破除“心魔”,也成为了摆在韩国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

        新冠疫情长期化加重心里负担

       今年8月,在韩国疫情出现第2波扩散时,韩国自杀预防咨询中心共接到17012个求助电话,是去年同期的2.6倍。与此同时,1到7月间,因自杀未遂被送到急诊室抢救的人数明显增加。在这些统计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努力挣扎后仍然陷入了新冠抑郁的泥潭,做出极端选择的悲剧。

        新冠疫情的长期化让很多韩国人感觉“危机如影随形”,因为“出现在身边的感染者变多了”,心理上更加不安。“在外面吃饭,或者在公交车上有人打个喷嚏,咳嗽一声,就很担心,很想赶快离开座位,不自觉的对陌生人产生防备感”,一位接受采访的首尔市民如是说。

       根据韩国统计厅的数据,韩国“一人户”家庭数占全国总家庭数的三成。疫情中为了响应政府“保持社交距离”的号召,很多独居者尽可能“宅”在家里,久而久之,他们和社会的接触减少,“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孤岛上”。有人在接受心理咨询时说,“我总是忍不住自我怀疑,是我太脆弱了吗?为什么其他人都没事,只有我陷入抑郁呢?” 韩国一位心理健康专业的教授表示,危机状况中,心理上出现变化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再加上社会活动的空间萎缩,运动、购物、聚餐等解压方式都受到限制,人们的负面情绪持续积累,无处排遣,因此患上新冠抑郁的人与日俱增。

        经济生活压力引发焦虑感

       客观上的经济和生活压力也加重了人们的焦虑感。韩国政府调高了防疫等级后,更多的人自愿或被迫“居家工作”、“居家学习”,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难以适应。很多青年学生表示,在家时间越长,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反而越多,每天争吵不断。反过来,家长在工作之余,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也是有苦难言。

       比起孤独,更让人喘不过气的是艰难的生计,韩国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亏损严重,难以为继。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政府的防疫措施,销售额骤减,另一方面,各类成本居高不下,入不敷出的情况极为普遍。很多企业为求自保不得不降薪裁员,使得不少上班族担心自己“饭碗不保”。一位出租车司机接受采访时表示,原来首尔的夜生活很丰富,以前就算到凌晨一两点钟,客人也很多。现在晚上9点就宵禁,街上几乎没有人,但是与其坐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发愁,还不如出来跑跑,运气好的时候能赚一些,运气不好甚至连油费都赚不回来。

        对抗“新冠抑郁”的“良方”

       有韩国媒体用“全城停摆”来形容入夜后的首尔,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冬天格外漫长而寒冷。

       因为新冠抑郁带来的问题日益严峻,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增加心理健康咨询热线,针对原本就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的援助方案,投入更多人力对有需要的人群进行心理疏导等。

       不少专家学者也开出了对抗抑郁的“良方”。比如说,虽然在家里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的上学、工作,但还是要尽量调整作息时间,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尤其是饮食和睡眠方面,不能完全“放任自流”。

       另外,不应该过度关注有关疫情的消息,适当的从政府部门或者权威媒体处了解必要的信息即可,不要因为网上很多没有根据的流言或揣测而恐慌。时机合适时,可以去户外开阔的地方散步或运动,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正视变化,主动调整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韩国的疫情在近一年中反反复复,很多人的耐心被“剪不断、理还乱”的疫情消磨殆尽。不安和焦虑的蔓延,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新冠抑郁是否会成为“社会慢性病”值得人们关注。

  →→更多社会新闻

(责编:吴三叶、周玉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