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朝韓第三次首腦會晤舉行地

2018年04月26日16:36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板門店主要建筑。藍色字體標注的為韓方建筑,紅色字體標注的為朝方建筑,停戰委員會會場為雙方使用。(資料圖片 萬宇制圖)

27日,朝韓第三次首腦會晤將在板門店 “和平之家”舉行。過去,這個不知名的鄉村客店因朝鮮戰爭停戰談判吸引過世界的關注,而現在,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與韓國總統文在寅的“歷史性會晤”,讓這裡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道路左側是最初的小客店。資料圖片

臨時取名的鄉村客店

板門店這一名稱在朝鮮戰爭之前並不存在,原來這裡是開城郊外板門裡的一個無名小客店,因為接近前線,所以被選為談判地點。當年,為了便於中方習慣,也為了表示正式,這裡被起名為“板門店”,並在店門外挂上了漢字書寫的標牌。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署,之后這裡成為軍事停戰委員會監督各方停戰的辦公場所。剛開始,板門店的稻田裡隻有數間茅草房和軍用帳篷等臨時性建筑,隨著停戰狀態持續,這裡的永久性建筑越來越多。停戰線北側,朝方建起了板門閣﹔南側,韓國建起名為“自由之家”的八角亭和左右兩側的兩層樓房。中間藍色的三座平房是軍事停戰委員會的臨時會場,由南北雙方輪流使用,這裡也是游客所能到達的三八線最前沿。

上世紀70年代,朝韓雙方開始接觸,南北紅十字預備會談和南北政府間高層會談都在板門閣或“自由之家”舉行。1972年7月4日,朝韓雙方在板門店首次發表共同聲明,宣布要在自主、和平統一、民族大團結的三項原則下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

 

遠處為統一閣,藍色建筑為停戰委員會臨時會場。萬宇攝

 

水泥台右側為韓國,左側為朝鮮。萬宇攝影

見証朝韓多次重要接觸

南北接觸增多后,原有的建筑滿足不了需求。1985年,朝鮮在板門閣后西北側建起單層建筑統一閣,作為會談場所。韓國在1989年建成了名為“和平之家”的三層樓房。“自由之家”則改建為三層小樓,八角亭移到了東側。

之后,朝韓之間的紅十字會會談和政府談判都在統一閣或“和平之家”舉行。“和平之家”一層作為貴賓室和記者發布會會場,二層是南北雙方舉行會談的會場,三層為宴會室。

據韓國媒體報道,“和平之家”最不同尋常的一點是裝有專用通信網絡、攝像頭和錄音設備,朝韓兩國領導人可以在平壤和首爾觀看會場實時情形,掌握會談過程。

為了迎接朝韓第三次首腦會晤,韓方對 “和平之家”進行了整修改造。

 

朝韓首腦會晤前的和平之家 夏雪攝

為何在“和平之家”舉行朝韓第三次首腦會晤?

前兩次朝韓領導人會晤都是在平壤舉行。2000年6月韓國前總統金大中乘專機訪問朝鮮。6月13日上午金大中抵達平壤時,受到金正日、金永南等朝鮮領導人的迎接,在前往國賓館的路上他受到60萬平壤市民夾道歡迎。雙方會晤在金大中下榻的百花園國賓館舉行。

2007年10月2日,韓國前總統盧武鉉乘車前往平壤,在距軍事分界線30米處,盧武鉉夫婦及韓方代表團下車步行,跨越“三八線”。隨后,一行人繼續乘車,兩小時后到達平壤。在人民文化宮前,他受到金永南的迎接,一同驅車至425文化會館廣場,金正日在那裡舉行正式歡迎儀式。

此次,朝韓首腦在韓方一側的“和平之家”會晤是韓國特使訪朝商定的,朝鮮領導人即將首次踏上南方的土地。韓國媒體認為,第三次朝韓首腦會晤可視為前兩次韓國領導人訪問平壤的回訪。板門店區域屬於中立地帶,朝韓雙方政治負擔較輕,附近均為軍事管理區,外人難以進入,安全性較高,警備壓力也較小。之前雙方已在此舉行多次會談,都對此地比較熟悉。

韓國統一部發言人表示,為了半島和平的首腦會談在軍事氣氛最為緊張的地方舉行,這本身就具有世界性意義。有趣的是,根據韓國前統一部長官林東源的回憶錄,2000年金大中訪朝后,韓方曾在2002年提議再次舉行首腦會談,並建議會談地點在首爾,或板門店的“和平之家”。但朝方提議在俄羅斯伊爾庫茨克會談,反對在板門店舉行,因為板門店韓方一側實際上由美軍管轄。最后由於局勢變化,第二次首腦會談直到盧武鉉時期才得以成行。

 

台城洞村小學及遠處高一百米的韓國國旗。資料圖片

非軍事區內有個“自由村”

筆者在韓國期間曾到訪過板門店,雖然是非軍事區,但戰爭的陰雲卻一直籠罩在上空。從首爾前往板門店的過程要通過層層關卡和檢查,正式出發前要在部隊營地內簽署“生死狀”。大巴車蛇形迂回了一段路程后,軍隊人員再次上車清點人數。在路上可以看到遠處巨大的韓國國旗,近處還有不少郁郁蔥蔥的農田,因為在戒備森嚴的非軍事區內還有一座村庄。

這座名為台城洞的村庄因為靠近板門店而幸存,成為南方的非軍事區內唯一一座有人居住的村庄,其他的村落都被遷出。與之相對應的是板門店朝方一側的機井洞村。

隻有停戰當時戶籍在台城洞村的家庭才能在此居住,嫁入的媳婦可以獲得入住資格,嫁出的女兒回娘家都要申請,60多年過去了,這裡的人口一直變化不大。由於有政府的補貼,家庭不用交稅,男子不用入伍,這裡的村民可謂衣食無憂。即便被稱為“自由村”,但村民卻沒什麼自由,軍人會定期敲門巡邏,外人探訪更是困難重重。(萬宇)

→→更多社會新聞

(責編:實習生、李美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