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韓國對中國承諾的“三不”,到底幾層意思?

2017年11月27日09: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前幾日,王毅外長與韓國外長康京和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會談,韓方提出的“三不”承諾又一次成為焦點。

所謂“三不”承諾,就是韓方承諾:不追加“薩德”系統、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不發展韓美日三方軍事同盟。早在10月底,康京和在韓國國會詢問時就提出了這一點。彼時,由於薩德問題而進入低潮期的中韓關系,也慢慢趨於緩和。

而這次,時值中韓建交25周年臨近之際,韓方再次聲明“三不”承諾,頻向中方示好,背后又有何深意呢?

安全

“三不”承諾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

先看第一條:承諾不追加“薩德”系統。關於這一點,我們可能得回到薩德系統的性能來看。根據軍事專家李寶柱的介紹,導彈系統的X波段雷達主要有兩個模式:分別是“前置預警”模式和“末端火控”模式。

李寶柱稱,所謂前置預警,就是能夠探測到對方導彈的功能,其探測距離一般可達1800—2000千米。毫無疑問,這一功能對我國的國防和軍事安全,有著極大的威脅。而末端火控,功能則主要是精准攔截並攻擊敵方的導彈,其制導距離一般是600到800千米。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薩德系統本身的局限性,這兩個功能不能同時使用,也就是說,處於“前置預警”模式的時候,就不能使用“末端火控”模式,使用后者,就不能使用前者。

雖然這兩個功能有切換的可能,但對目前的韓國來說,相較於對中國軍事行動進行“窺視”,使用“末端火控”模式,精准攔截朝鮮可能發射的導彈,無疑是最緊迫的需求。

畢竟,11月21日,特朗普再次把朝鮮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半島局勢再度緊張起來,韓國依然首當其沖。而中國現階段,則未呈現出任何具有侵略性的軍事傾向。

不過,從概率上來說,不排除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韓國會採取其他行動,比如放棄攔截朝鮮的導彈,轉而監視中國。但此前在康京和提出“三不”承諾之時,她同時提出了“一限”,也就是“目前在韓部署的'薩德'系統,不損害中方戰略安全利益”。可見,不把薩德朝向中國,這是中國給韓國劃的底線。

所以,如果韓國真想讓薩德同時具備兩個功能,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引進第二部薩德。但如果真是這樣,“三不”承諾就崩解了,也跨過了中國的底線。

所以從中韓關系的正常化大局看,韓國如果引進第二部薩德,無疑就是選邊站,是與中國為敵。這條底線是中韓關系正常化的第一前提。

有了這一點共識,我們就很好理解第二個承諾了。如果薩德長期處於“末端火控”模式,就不存在“加入美反導系統”一說了。

第三個承諾,同樣具有很強的軍事意義。眾所周知,目前,美日、美韓分別是軍事同盟,但日韓並非軍事同盟。這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美國的轟炸機從關島飛出,日本的戰斗機隻能在日本領空護航,一旦飛到韓國的領空,日本的戰斗機就必須就此打住,換韓國的戰斗機接上。但是,如果韓國一旦加入了美日韓的軍事同盟,也就意味著這三國將會產生極為大量的聯合行動,對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安全,將是極大的威脅。

當然,國際形勢變化萬千,隻要薩德在一天,就對中國有一定的威脅,對此,我們還是應該持續關注,並保持警惕。

定位

當然,以上只是從技術層面分析了“三不”承諾的軍事意義,而其背后的政治意義,同樣不可小覷。

關於這次雙方的會晤,日本很敏感。《日本經濟新聞》在11月23日的報道中稱,“最近,文在寅政府十分在意中國”。的確,“三不”承諾向中國釋放了一定的善意。

那麼問題來了,之前寧願得罪中國也要搞薩德的韓國,現在為什麼又有此大翻轉呢?

自我定位很重要。我們不如設想一下,如果韓國繼續一意孤行追加部署“薩德”,它將在國際社會收獲什麼?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韓國長期被認為是處於大國夾縫中的“小蝦米”。如果韓國繼續部署薩德,發展美日韓同盟,甘當美國的馬前卒,亞太安全秩序將不可避免地陣營化。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韓國可以得到同盟國的保護,但是別忘了,此舉也將其完全推向了中國、俄羅斯的對立面。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俄之間已經歷史性地加強了反導系統的合作,發表了戰略穩定的聲明。與中、俄這兩個軍事大國為敵,並不明智。

另外,如果半島乃至東北亞地緣政治持續惡化,韓國也必將承受其不可承受之重。尤其是朝核問題上,在過去一年中,朝鮮曾有過兩次核試驗、兩次遠程導彈發射,以及幾十次的中程和短程導彈發射。在這種不穩定的情況下,韓國如果還希望保持本國的安全和穩定,就必須反思自己的外交政策。

其實,聽起來不那麼好聽的“小蝦米”,恰是其外交的資源所在,從“小蝦米”成為“橋梁”不是沒有可能。抽離出來看,在外交關系網絡中,一個國家的籌碼或者角色並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實力,更源於國家所處的“位置”,這個位置包括地理位置和外交網絡位置。

拿破侖戰爭之后,奧地利在歐洲五強中並不是最強大的,但是梅特涅充分利用了奧地利在歐洲外交網絡中的“中間人”的角色,使其成為歐洲均勢體系的“掌舵者”。

而韓國如果要扮演類似的角色,就不能在中美之間“選邊”。事實証明,“薩德”入韓已經讓韓國的外交失去了彈性,成為美國反導系統的一個螺絲釘,也讓其外交深陷泥潭。今天的韓國要做的,隻能是擺正位置,畢竟,中國才是它的近鄰。

國內

是的,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韓是搬不走的近鄰,也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但很顯然,如果“薩德”問題得不到解決,韓國必將失去中國這個重要的貿易伙伴。

根據海外網的消息,9月7日,韓國正式部署四輛“薩德”發射車,第二天,韓國10家企業的市價總值就減少了1.405萬億韓元。

今年3月,樂天集團為樂天瑪特中國賣場注資約21億元人民幣用於運營,目前已全部用盡﹔韓國易買得超市也於今年5月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現代汽車中國工廠的銷量在今年第二季度同比銳減64%,四家工廠又因為零部件供應中斷一度停產。

此外,中韓兩國進出口貿易與投資也明顯萎縮。據韓國關稅廳進出口貿易統計,與去年7月相比,出口產品中汽車配件對中國的出口量驟減58%。

很顯然,中韓安全互信問題得不到解決,東亞局勢得不到緩解,韓國經濟也難以振興。

中國民眾對此怒不可遏,韓國民眾的觀感會好嗎?並沒有。從薩德開始部署之日起,韓國國內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薩德示威游行。

8月9日,包括韓國國內20多所大學學生在內的400多人就組成了“統一先鋒隊”,在星州郡“薩德”部署基地進行反“薩德”示威,條幅上不乏“‘薩德’滾開”、“用生命反‘薩德’”等字眼。

8月10日,反對“薩德”部署的星州市民團體手舉標語,高喊“反薩德”口號,堵在路口,阻止測評人員進入。

直到最近,11月21日,由於民眾的阻撓,由高爾夫球場改造而來的星州“薩德”基地還被曝供暖出現極大問題。反對“薩德”部署的居民為阻止向基地運輸建設裝備,與警方發生了劇烈沖突。

可見,對於韓國來說,追加部署“薩德”損害的將不僅僅是外交利益,更多的還有關系其發展命脈的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選擇,並不是難題。

事實擺在眼前,10月底以來,搬開“薩德”的巨石之后,中韓關系正在觸底反彈,各類經貿、旅游活動也逐漸回暖。經過這次低潮之后,中韓關系無疑將獲得更堅實的基礎和更大的韌性。

從這一角度上說,“三不”承諾是兩國25年風雨,尤其是最近一年多低潮中,得出來的理性共識,也是中韓關系重回正軌的標志。

本文來源:俠客島(微信號:xiake_island)

文/孫興杰、火山大狸子

→→更多時政新聞

(責編:實習生、李美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