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刚: 中国的成功之路和中韩关系的未来

2021年11月05日14:13  来源:  
 
张承刚: 中国的成功之路和中韩关系的未来

  10月27日,中国驻光州总领事张承刚应邀在第七届光州市中国文化周上进行专题讲座,以《中国的成功之路和中韩关系的未来》为题作主旨演讲,宣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归纳总结中国发展成功经验,介绍中国未来发展规划,阐述中韩关系30年发展的启示,展望中韩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全文如下:

  尊敬的郑顺爱副议长、

  尹汝哲国际关系大使、

  金乐坤社长、

  曹庚完主任、

  李政林院长、左权文院长,

  现场和线上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中国驻光州总领事张承刚。

  很高兴在光州“中国文化周”期间,以线上讲座的方式与大家作交流,感谢光州市政府和中国友好中心提供的宝贵机会。在此,我愿通过讲解和对话的方式与大家就中国的发展和中韩关系进行有益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客观、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中韩关系。

  一、中国的发展成就

  我想先带大家来回顾一下近代以来的中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取得了哪些成就?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四个关键词,即“救国”、“兴国”、“富国”、“强国”。

  首先是“救国”。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有过屈辱的往事。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帝国主义列强侵犯,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封建主义则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招致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官僚资本主义迟滞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进步。我们称之为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三座大山”。

  为了推翻这“三座大山”,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我们效仿西方民主政治模式,也就是总统制、议会制、多党制,但都行不通。经过无数次艰难探索和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成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了“救国”大业。

  第二是“兴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各种挑战极为严峻。经济落后,满目疮痍,民生困苦,百废待兴。面对异常艰难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对外,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取的特权,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跪到地上办外交”的局面。对内,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54年6月,毛泽东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第三是“富国”。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要富起来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中国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过失误,发生过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

  面对错误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深刻反思。1978年12月,邓小平讲“如果现在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汉江奇迹”让韩国经济实现迅猛发展,“改革开放”则让中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978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

  2020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2%,接近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稳定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健全的社会法治体系,更美好的城市、乡村生活环境,让更多普通中国人感受到了“富起来”的真实含义。

  最后是“强国”。这里既包括当前这个阶段中国取得的一些成果,也意味着未来一个阶段中国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今天的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高铁里程第一、5G网络规模第一,同时也是制造业、货物贸易、能源生产、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主办的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新动能。

  今年7月,中国已经正式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医疗保险体系已覆盖13.6亿人,义务教育入学率近100%。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中国通过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实际行动为全球早日战胜疫情,实现经济复苏作出了中国贡献。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以更加昂扬的面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二、中国的成功经验

  那么中国在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有什么秘诀吗?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成就,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

  中国人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也许很多韩国朋友很难理解,下面我想通过几个方面和一些具体例子告诉大家,这两句话是有道理、有根据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执政70多年、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实现“救国”“兴国”“富国”的奋斗目标,并走上“强国”之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实事求是,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近代以来,“走什么路”“向何处去”的时代大考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幸福,提出过各式各样的救国方案。1898年的戊戌变法遭到封建顽固派阻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宣告失败。110年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这一探索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

  直至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前途和方向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的关键指标,是这个国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以及能办事、办成事的本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抗击风险、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已然证明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二)以人民为中心,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减贫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年均超过千万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正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三)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我们说中国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今年的中国“两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确定了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的行动蓝图。

  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和谋划,坚持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结合,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主持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并推动首次以互联网方式征求意见建议。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四到团组,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同代表委员坦诚交流、共商国是。两会上,代表委员认真审查讨论规划纲要草案。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规划纲要草案作55处修改。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到了15.7%,比上一届提高了2.28个百分点;全国政协十三届委员中,非中共委员占60.2%,56个民族都有人选。代表14亿中国人民参政议政的代表委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很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和愿望。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我们党运用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有力支持了党和人民的事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

  目前,中国有8个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他们保持着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密切关系,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展开密切合作。

  (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进全球伙伴关系建设。

  前天,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50年和平发展、造福人类的历程,呼吁各国携手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组织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合作平台。截至目前,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动建立了9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824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9%。今年1至8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8.9亿美元,同比增长9.2%,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到了708.9亿美元。

  我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参与斡旋解决国际热点问题。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5万余多次,成为第二大联合国会费国、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疫情爆发后,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与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享防疫经验。目前中国已有“国药”和“科兴”两款疫苗正式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

  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努力全年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年内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这是中国落实疫苗全球公共产品承诺的又一重大举措,也将为全球抗疫合作作出中国新的贡献。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坚持不断学习,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对待。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任务,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推动全党的学习建设,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并形成制度。2002年12月26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44次学习,十七届进行33次,十八届进行43次。十九大以来,先后围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生物安全”“数字经济”等前沿理论,进行了共33次集体学习,由各领域专家教授进行讲解,中央政治局委员集体讨论,研提有关应对方向和政策建议。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是实实在在通过学习,真正立足实际,紧跟形势,做出顶层设计,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

  (六)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为什么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青春活力,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品质。其中一个重要法宝,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坚持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通过党内集中教育的方法来进行自我革命。例如,普通党员通过2019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在一次次集中“补钙”“加油”中,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我们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员、干部对于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不能批评过后问题依旧。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要明确时间表和阶段目标,持续整改。

  我们把正风肃纪反腐作为自我革命的关键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意志,坚定不移地正风肃纪反腐,毫不松懈地纠治“四风”,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虎”“拍蝇”“猎狐”高压态势始终不减,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有95.8%的中国民众认为,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这个数字比党的十八大前,也就是2012年提高了16.5个百分点,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更加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自信。

  三、中国的未来发展

  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现在基础上,将分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是韩国的重要近邻和重要合作伙伴,相信大家都对中国的政策走向及未来前景很感兴趣。我愿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中国的发展政策。

  一是中国将继续致力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面对依旧在全球肆虐的疫情,中国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前段时间,中国一些省市相继出现变异病毒疫情,各地尽最大努力在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2021年前三季度GDP总值82.31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同比增长22.7%。世界银行预测,2021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预计将超过1/4。

  二是中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此,一些人误以为中方将放缓对外开放、对外合作的脚步,甚至搞自我封闭。我们反复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目的是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们9月举办中国服务贸易商品交易会,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11月还将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欢迎世界朋友共同参与,这都显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三是中国将继续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再次证明,外部军事干涉和所谓的民主改造贻害无穷。中国一直以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摒弃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我们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我们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侵略、欺负他人,不会称王称霸。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四、中韩关系的未来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缘相通,人缘相亲。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秉持互尊互信、合作共赢,在各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合作伙伴。中韩关系不断深入发展、提质升级,不仅给中韩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更为本地区乃至全世界持续贡献着积极的正能量。今明两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明年将迎来建交30周年,两国关系面临充实内涵、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机遇。中方愿同韩方一道努力,在近30年双边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上,以纪念建交30周年为契机,全面总结双边关系发展历史经验,共同规划中韩互利合作的光明前景。

  9月15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同韩国总统文在寅的会见中,阐述了中韩关系30年发展的三点启示:

  一是相互尊重。中韩国情不同,要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各自发展道路,尊重各自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自民族、文化传统和国民感情。这方面的努力还要继续,这对确保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不可或缺。

  二是聚焦合作。中韩地理相近、文化相通、经济互补,两国合作兼具天时、地利、人和。中韩年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人员交往达到年千万人次,相互投资突破千亿美元,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要加强和深化两国互利合作,使之成为中韩关系平稳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锚。

  三是致力和平。朝鲜半岛和平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无论形势如何跌宕起伏和复杂变化,都不应放弃对半岛和平的期盼,都不应停止对半岛和平的争取,要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和排除各种干扰,持续不断地探索南北关系的改善,毫不动摇地推进半岛和平进程。

  三十而立,展望后疫情时代,中韩关系正站在新起点、面临新机遇,两国关系未来充满希望。期待双方携手努力,丰富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提质升级,共同规划未来发展蓝图,巩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往来,活跃人文交流,密切国际合作,共同构建政治、经济、人文、地区和国际问题合作、卫生健康“五位一体”的“中韩命运共同体”,推动中韩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书写两国友好关系下一个30年的新篇章!

  (一)政治领域增强互信

  中韩两国是永远的邻国,是相知相亲、互学互鉴的好邻居,是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的好朋友,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双方高层领导密切交流,不断加强沟通。年初,习近平主席和文在寅总统通话,亲自为双边关系发展领航定向;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和郑义溶外长实现互访,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议题深入交流;双方成立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面向未来,我们要从战略高度与全局角度看待和推动两国关系,始终视对方发展为自身机遇,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建立更加透明、顺畅的战略沟通渠道,加强对话协商,不做伤害对方利益、影响地区战略平衡的事,共同维护本地区的长治久安。我们还应进一步放大中韩双边合作的正能量,在国际多边场合加强协调、相互支持,在热点问题上共同释放积极信号,携手维护世界公平正义、守护国际多边秩序、推动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

  (二)经济领域深度融合

  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提质升级,疫前双边贸易额已突破3000亿美元。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强大冲击,中韩两国携手并进,率先稳控疫情、复苏经济,两国开通“快捷通道”,维护好中韩经贸纽带,保障了两国经贸往来。韩国在7月被正式认定为发达国家,成为世界排名第十的经济大国,上半年GDP总量达8860亿美元,同比增长4%,出口首破3000亿美元,以26.1%的增幅创11年来最高纪录。今年中国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市场主体预期向好。今年上半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高达1688.7亿美元,同比增长28.5%,预计全年贸易额将再破3000亿美元,并有望刷新纪录。

  疫情冲击传统经济同时,也加速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第四次工业革命让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相连,中韩是利益与共的近邻,合作空间广阔,具备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先机的优势和条件。韩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占据重要位置,移动通信、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近来领区经济产业发展迅猛。光州GGM新车上市,光州市劳资共赢的“光州型就业”成为产业发展典范;光州市与11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签订MOU,巩固人工智能城市地位。全罗南道造船、石油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增幅明显,海洋蓝色经济硕果累累。

  “松茂柏悦”,在为韩国和领区取得经济发展高兴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韩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我们要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加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韩国新南方、新北方政策对接,加强中国“十四五规划”与“韩版新政”相对接,发挥中韩各自优势,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发掘合作新增长点,加大在5G基站建设、数字经济、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合作,抢占数字革命先机。

  (三)人文领域心灵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首先对近来韩流文化、韩国影视剧在全球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表示祝贺。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两国人民之间有着自然的亲近感。两国应加强文化、教育、科技、体育、青少年等交流互动,构建“中韩人文共同体”。

  中韩文化交流年活动已于9月隆重开幕,两国应善加利用“中韩文化交流年”重要机遇,对其框架下活动善加规划,不断丰富其内涵,助力两国人文交流;应以两国分别举办冬奥会和冬青奥会为契机,相互给予支持、加强经验交流,为两国关系发展打造新的亮点。目前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正式开启100天倒计时。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本,我们相信北京冬奥会一定会成功举办,也欢迎韩国朋友积极参加2022北京冬奥会。

  中韩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佛教文化圈,历经几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两国应该共同发扬光大,共绘未来发展蓝图。

  (四)加强国际地区事务合作

  中国的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证明,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好;只有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各国的支持合作,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中国发展得越好,就越有能力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动向日益抬头,国际恐怖主义、跨境犯罪、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也给我们统筹推进国家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中韩两国同处东北亚地区,既是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国际多边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坚定维护者,是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守护者。在层出不穷的各种风险面前,中韩已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我们有必要携起手来、迎难而上,加强协调合作,在应对共同挑战的过程中实现彼此国家的更好发展,推动双边关系不断迈上新水平。

  中国是半岛近邻,也是半岛问题重要当事方,中方一贯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长期以来为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作出了不懈努力。当前局势下,中方愿为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坚持对话解决半岛问题的方向不动摇,坚持通过分阶段、同步走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不动摇,坚持防止半岛生战生乱的决心不动摇。

  (五)卫生健康领域合作

  面对未知病毒,中韩政府举措有力,两国民众积极配合,使我们成为全球抗疫典范。在此过程中,中韩两国守望相助,两国元首直接引领,习近平主席和文在寅总统保持通话,高度评价各自疫情管控,就开展抗疫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双方积极开展互帮互助,捐赠防疫物资,率先成立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和便利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疫情发生以来,两国通航班机最多,保障彼此跨国复工复产需要,共享防疫信息经验,是中韩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

  目前,中国很好地管控了疫情,正高效有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人数已超过10亿,韩国也将在本周实现全民70%完成全程接种,并将于11月阶段性进入“与疫情并存”时代,还将于12月开始疫苗第三针加强针进程,双方支持将在本国的对方公民纳入疫苗接种范围,协商建立健康码互认机制。期待不久的将来,双方能逐步扩大线下交往,进一步活跃人员往来,共同庆祝中韩建交30周年,推动中韩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书写两国友好关系下一个30年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中国驻光州总领事馆网站

(责编:申玉环、周玉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