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飞 才更美(冬奥大视野)

完成中国女子跳台滑雪冬奥会首秀的常馨月

本报记者  郑  轶

2018年02月13日08: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月12日,中国选手常馨月在平昌冬奥会跳台滑雪女子个人标准台比赛中。人民视觉

  夜场的灯光,映照得跳台愈加洁白,常馨月的红衣如同一团火。俯冲、起跳、飞跃、落地,最后一个急刹车停在赛道尽头,一气呵成做完整套动作,用了不足20秒。这是常馨月在冬奥会的第一跳,空中划出的优美弧线,开启了中国女子跳台滑雪的崭新一页。

  当地时间2月12日晚,刮了一天的大风终于渐弱,阿尔卑西亚跳台滑雪中心看台上的五星红旗格外抢眼。在平昌冬奥会跳台滑雪女子个人标准台比赛中,中国代表团跳台滑雪项目“独苗”常馨月两跳共获得154.9分,在35名参赛选手中排名第二十名。

  竞技成绩并不是唯一的标尺。作为中国跳台滑雪历史上第一个打进奥运会的女子运动员,常馨月的“起飞”,意味着中国雪上项目又一块空白版图被解锁。“平昌只是第一步,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会只有我一个人,希望更多队友一同站上这个跳台。”扛着印有国旗的雪板,她的目光坚定而自信。

  最后一刻搭上末班车

  2月13日是常馨月的生日。在24岁生日前夕完成冬奥首秀,这是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当晚首轮角逐,她排在第十六个出场,拿到69.6分,冲进决胜轮。

  或许是巧合,“16”这个数字对于常馨月有着特殊意义。今年1月21日,在世界杯日本藏王站比赛,常馨月正是获得第十六名,积分达到106分,从而以总排名第三十五的成绩,“压哨”抢到通往平昌冬奥会的最后一张入场券。

  最后一站的最后一跳,能搭上这趟“末班车”,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近两个赛季的夏季跳台和冬季跳台世界杯总积分前35名的运动员才有资格参加平昌冬奥会。截至2017年9月,27站世界杯常馨月只参加了9站,排名第四十三名,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多。

  最后9站世界杯,又因为天气原因取消比赛、服装违规取消成绩而损失两个机会,但这些困难没有挡住常馨月前进的脚步,“我一直抱着坚持的信念,在赛场以100%的精力去完成每一跳。”努力带来了回报,在日本札幌站比赛,常馨月获得第十名的个人最好成绩,缩小了分差。藏王站的最后一跳,只要跳进前二十名就能“抢分”成功,她顶住压力笑到了最后。

  冬奥会94年的历程中,跳台滑雪是第一届就设立的项目。但一直以来,女性只能作为看客而无法参赛。直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女子跳台滑雪才首次正式“入奥”。此次常馨月依靠扎扎实实的比赛闯关成功,向世界证明中国女选手也能在跳台滑雪有所作为。

  练跳台缘于喜欢飞翔

  跳台滑雪向来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从助滑道上下滑,借着速度和弹跳力跃入空中,时速能达到100多公里,落差百余米。一般人站上高高的跳台就会腿软发抖,但喜欢冒险的常馨月第一次却没觉得害怕,“从高处往下看感觉不一样。”

  1994年出生的常馨月,8岁开始练习短道速滑。2010年,听说跳台滑雪项目要招人,她在家人的建议下萌生改项的想法。“刚开始只是觉得靠两块板在空中飞,特别有挑战性。”练了7年跳台滑雪,常馨月已算是“老将”。索契冬奥周期,中国队未能取得参赛资格,但她心里的梦想种子已经发芽。

  训练再艰苦、动作再危险,也无法阻挡一颗想要飞翔的心。北欧、日本等各地跳台,都留下常馨月这抹“中国红”。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常馨月一点不怯场,“当运动员就想拿第一名,虽然现在还不可能,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为以后积累经验。”赛前几次训练,她的状态不错。

  中国女子跳台滑雪冬奥第一人的赞誉,并没有给常馨月带来压力,“就当做一场普通比赛来比,每一跳做到最好。”跳台滑雪比赛,不仅要看飞行距离,也要看飞行姿态。虽然在平昌没有实现“超过个人最好成绩”的小目标,但常馨月赛后依然面露笑容,“从对手身上学到了很多,我享受这场比赛。”

  实现突破还需再努力

  本届冬奥会女子跳台滑雪比赛,曾创造世界杯最多获胜场次的日本名将高梨沙罗、上届冠军德国选手沃格特等世界级高手,组成星光熠熠的争冠阵容。尤其是近邻日本队,跳台滑雪作为传统强项,此次有4名女选手跻身冬奥赛场。

  相形之下,中国跳台滑雪尽管“站上冬奥赛场就是胜利”,仍与世界一流选手差距明显。目前国内从事这个项目的运动员不过五六十人,绝大多数队员可能整个运动生涯都难以站上国际赛事的领奖台。如果说我国冬季项目是“冰强雪弱”,跳台滑雪由于参与人数少、大众认知度低,堪称“冷门的弱项”。

  在常馨月看来,缺乏训练场地是制约跳台滑雪在国内普及的重要原因。“日本运动员在家门口就有跳台,夏天冬天都能灵活安排训练,而我们常年到国外训练,训练时间远没他们宽裕。”条件差、底子薄、投入少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道难关,所幸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一些积极变化正在发生。

  2016年1月,跳台滑雪国家队正式组建,一改以往参加国际赛事临时组队集训的模式。“2022年北京冬奥会力争有选手进入前八名”成为新目标。今年初,跳台滑雪开始启动全国范围内的跨界跨项选材,为竞技突破夯实人才根基。“之前我们很艰苦,一步步这么走过来的,现在实现一小步胜利,证明这条路是对的。”常馨月说,今后她要进一步强化稳定性和技术细节。

  这个夜晚,常馨月的每一次起飞,教练王建勋都认真注视着弟子。2006年都灵冬奥会,王建勋曾代表中国队参赛,那是我国男子跳台滑雪首次站上冬奥舞台。而今,两代跳台滑雪运动员的梦想交织在一起,望向2022,期待飞往更广阔的天地。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13日 16版)

  →→更多文体新闻

(责编:申玉环、李美玉)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