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品牌logo被后期打上马赛克
现在早已点亮新技能的韩国团队,往往在一个节目的策划阶段就已经预设: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在什么样的场景植入,随时Ready,就等厂商自投罗网。杨熏植举了个例子,一家餐厅想要作为综艺节目的外景赞助,那么编剧组会在录制1个月前到餐厅进行观摩,根据实地情况设置脚本。比如在不妨碍节目进行的情况下,让摄影师“不小心”扫到店内标志性的物件——蓝色的屋顶、玻璃书架诸如此类。如此不直观的赞助,费用也是不菲,市场价大约在1亿到2亿韩元(约60万到120万人民币)之间,这还不是你有钱就一定能获得赞助身份,一切还是以符合节目内容为准。
对于严格的植入限制,韩国的厂商们才不会坐以待毙,有一家饮用水制造商,早在设计外包装时,就想到了植入的可能性。所以,他们家水瓶设计得非常“Duang”,独特的曲线造型,哪怕不露Logo,也绝对不会让观众产生认知障碍。
赞助工作人员也受益 观众致电电视台求品牌
杨薰植还向我们透露了这样一件事:早前,韩版《Running Man》曾接受一家“N”打头的运动品牌赞助,不过不是植入节目本身,而是提供工作服给节目组成员。没想到就是这样,他们还是被围观群众拍下了照片上传网络。很快,这家户外运动品牌便大热了起来。
韩国民众“猜品牌”的雷达从来不关机。一般一期热门综艺播出后,网友们就会自发搜索节目中的衣物、饰品、妆容和食物——这在中韩两国是一样一样的。但如果求而不得怎么办?国人可能就会上“某宝”找明星同款,但韩国观众更为犀利,他们会直接打电话给电视台,要求工作人员公布品牌名称。
此时此刻,鸡贼的厂商又跳了出来,打着“便民”的旗号,在自家产品的户外广告上标明“XX节目唯一指定产品”字样,但保质期只有半年——厂商和节目签约的周期就是6个月。时间一到合同重签,若是买卖不成了,贴金小广告则必须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