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发出的货物 新华网记者 彭茜 摄
东大门的日与夜
东大门的时间也与别处不同,白天是晚上,晚上是白天。
对于东大门的运货大叔们来说,早上11点吃的是早餐,凌晨吃的是午餐,日出后的清晨吃的是晚餐。他们代服装店零售商进货并配送物品,日日骑着摩托车疾驰而过,背后是小山重叠般装满衣料的塑料袋。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畅销品的批发商在哪里,或是最新流行的商品是什么。
还有那些在深夜生意才开始火爆的小吃摊“包装马车”,塑料大棚下有橙色的灯火带来的温柔暖意。买手们、运货大叔、各地游客,会在点一份辣炒年糕或是热腾腾的鱼糕汤,以慰藉疲惫不堪的身心。
晚上8:00,也正是时尚买手们开始上班的时间。中国国内某时装公司的时尚买手陈希(化名)几乎每月都要飞韩国一次。晚上八点上班,凌晨两三点下班对她来说是常态。她和同事穿梭于被行话称作“档口”的各个品牌批发商询价、订货,用英文、中文和手势交流。公司为他们在东大门附近租了一套宽敞明亮的三居,但屋内只有简单放置的几张床垫,因为多数时候他们都是拖着一身疲惫回家,倒头便睡。
每家档口脸不大,均采用小作坊的生产模式,每周日或周一便会更新几款产品。通常来自中国的订货商会在一周之内接到货。衣服被换下原厂的掉领标和水洗标,冠以国内厂商的牌子在国内专柜卖出,销售火爆。
除了买手们,还有不少海外游客希望在此以比百货店更低廉的价格买到韩国当季的流行品。服装店的导购,基本都会说几句简单中文,以应对庞大的中国消费者。面对那些仅希望买一件回去自穿的中国游客,导购员大多态度冷漠,皱起眉头,用生硬的中文说着“一样买两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