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價上漲 韓國政府將首次“出借”儲備米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 韓國媒體11日報道,該國即將進入新米收獲期,而市場供應趨緊引發米價上漲。韓國政府決定首次以“出借”方式向市場投放儲備米,以平抑米價。…
韓方披露韓美貿易談判幕后細節:一頂紅色棒球帽成關鍵 【環球網報道 記者 索炎琦】“今年夏天,韓國官員飛往華盛頓參加事關重大的貿易談判時,帶的可不僅僅是簡報和投資承諾。他們還帶了一頂紅色棒球帽。…
韓媒:韓國扶持五大聯合體開發“主權AI”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綜合韓聯社、《朝鮮日報》和《京鄉新聞》等韓媒報道,韓國政府4日正式選定NAVER Cloud、Upstage、SK電訊、NC AI、LG AI研究院五個聯合體作為“人工智能(AI)基礎模型研發項目”的首批扶持對象,全面啟動“主權AI”國家戰略。這是李在明政府提出“邁向AI三大強國”目標后,首次對本土基礎大模型研發力量進行篩選和集中投入,標志著韓國在全球AI技術競爭中邁出實質性步伐。…
LG高端電視評測排名墊底引關注 圖為LG電子OLED電視宣傳圖。LG電子官網供圖
美國紐約近日舉行的2025年度電視對比評測(TV Shootout)結果揭曉,韓國LG電子備受矚目的旗艦產品G5 OLED電視在四大主流品牌角逐中排名末位。…
合作造船難度“無可比擬” 巨額投資加劇產業空心 韓美關稅協議引發韓國新不安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莽九晨】韓美上周達成的貿易協定並沒有令韓國方面安心,圍繞協議未來的落實、影響以及可能出現的變化引發韓國內部新一輪焦慮。據路透社4日報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金正官周一表示,與美達成的協議避免了最壞的情況,但仍對15%的關稅稅率如何影響出口商盈利能力感到擔憂。…
高溫致韓國蔬果價格暴漲 一個西瓜合173元人民幣 【新華社微特稿】在極端高溫天氣持續影響下,韓國西瓜、番茄、桃子、白菜等農產品的價格進一步攀升,其中一個西瓜的平均零售價已達33337韓元(約合173元人民幣)。 韓國媒體3日援引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最新數據報道,截至8月1日,西瓜平均零售價比一個月前上漲33.7%,比去年同期上漲17.6%。…
韓美關稅談判全景:投資換關稅,韓國“守住底線”還是被迫妥協? 人民網首爾8月4日電(周玉波) 在一場被韓國輿論形容為“生死時速”的談判中,韓美雙方最終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將原本8月1日即將生效的25%對等關稅降至15%。韓國政府付出的代價是承諾向美國投資高達3500億美元(約487萬億韓元),並擴大進口美國能源,同時在敏感農產品市場開放上堅守了大米和牛肉的“紅線”。…
韓國將取消外國游客醫美退稅 引業界對韓醫療觀光吸引力下降擔憂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自2026年1月1日起,外國游客在韓國接受醫美服務時將無法申請退稅。7月31日,韓國政府審議通過了《2025年稅制修改案》。…
美韓貿易協議引發韓國國內質疑 新華社首爾8月1日電(記者陳怡 孫一然)美國與韓國日前達成貿易協議,但此舉在韓國國內引發質疑和反對聲。韓國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認為,急於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讓韓國在對美大規模投資方面做出許多讓步。…
中國(山東)—韓國經貿合作交流會在首爾舉行 人民網首爾8月1日電 (張鍇)當地時間8月1日,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山東)—韓國經貿合作交流會在韓國首爾成功舉行。山東省副省長陳平、駐韓國中國大使戴兵,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助理朴鐘元、韓國貿易協會本部長金起鉉等嘉賓參加活動並致辭,來自中國山東省政府代表團、各市代表團、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韓國貿易協會及企業代表等200余人參加活動。…
不滿“黃色信封法案” 外資威脅撤出韓國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據韓聯社、《中央日報》等韓媒7月30日報道,韓國國會正加快審議被稱為“黃色信封法案”的《工會法》第2、3條修正案。由於法案涉及擴大“雇主”責任范圍、限制企業針對罷工行為提出索賠等敏感條款,韓國國內外商界罕見地發出一致反對聲音,擔憂這會撼動勞資秩序,削弱該國的投資吸引力。…
暫緩期內“極限施壓” 貿易伙伴五味雜陳 美“對等關稅”下一步怎麼走?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李勇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韓雯 裴茗 甄翔】8月1日是美國設定的“對等關稅”暫緩期結束的日期。在此前夕,美總統特朗普發布了一系列重磅消息:與韓國將簽署全面、完整的貿易協議,將對其施加的稅率從25%下調至15%﹔自8月1日起對自印度進口的商品征收25%關稅﹔由於加拿大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美加將難以達成協議……無論與美國貿易談判的結果如何,相關國家的輿論都五味雜陳。…
“同盟優先”影響自主 美“AI緊箍咒”令韓國擔憂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同韓國達成貿易協議,協議內容顯示,韓國將向美國的芯片等領域投資數千億美元,此舉引發韓國科技產業界不滿。更令韓國業界擔憂的是特朗普日前發布“人工智能(AI)行動計劃”,並簽署多項行政命令,提出以美國為中心推動“AI全棧”標准輸出,促使盟國採納美方技術規范。…
特朗普稱與韓國達成貿易協議 將對韓征收15%關稅 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文稱,美國已與韓國達成“全面完整”的貿易協議。根據協議,韓國將向美國提供3500億美元,用於由美方擁有並控制的投資項目。…
李在明証實韓美達成貿易協議: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並設造船專用資金 當地時間7月31日,韓國總統李在明對韓美就關稅達成協議表示,協議消除了韓國出口環境的不確定性。李在明稱,韓國對美投資的3500億美元中,1500億將作為韓美造船合作專用資金。…
韓媒:“菲佣計劃”陷諸多爭議 李在明政府將於明年叫停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韓國時報》29日報道稱,政府計劃於2026年2月叫停由首爾市主導的“菲佣計劃”。該項目自2024年9月啟動,原意是改善低出生率、緩解雙職工家庭壓力,但由於在執行過程中,成本高出預期、勞工權益得不到保障、政策爭議等問題不斷暴露,最終被現政府判定為“不具備可持續性項目”而將停止。…
美國對韓商品加征25%“對等關稅”前夕 韓國展開關稅談判沖刺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在美國擬於8月1日起對韓國商品加征25%所謂“對等關稅”前夕,韓國政府加緊推進最后階段談判。多家韓媒29日報道,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具潤哲當天啟程赴美,計劃於當地時間7月31日在華盛頓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爭取在最后時限前尋求關稅減免方案。…
韓國重建協商機制以化解醫生“辭職潮” 韓國實習和住院醫生因反對醫學院擴招計劃而引發的“辭職潮”風波已持續近17個月。為化解僵局,韓國政府和醫療界代表於7月25日重建一套協商機制。…
韓國想以造船合作撬動關稅談判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綜合韓聯社、《中央日報》等韓媒7月28日報道,隨著美國加征所謂“對等關稅”最后期限臨近,韓國政府正加緊推進包括造船合作、農產品讓步等在內的談判籌碼。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金正官在美提出“MASGA項目”,意在以韓資造船企業投資美國造船業的方案爭取關稅協商突破口。…
韓媒:韓國“街邊配飯”店正在消失 韓國《朝鮮日報》7月28日文章,原題:消失的街邊配飯店 在木浦一家餐廳點韓國配飯(白米飯加配菜的形式),店主會端上盛滿14種配菜的“超大托盤”。因為桌面空間有限,盤子得疊放成雙層。…
換美關稅減免?韓媒:韓政府擬將超千億美元韓企對美投資當作經貿談判籌碼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韓聯社24日報道,韓國政府擬將規模超1000億美元的韓企對美投資計劃當作經貿談判籌碼,投資金額日后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韓國《每日經濟》稱,日本日前與美國達成關稅下調協議對韓國構成巨大壓力,若未能達成類似協定,韓國在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力可能受損。…
韓國消費券陷“顏色歧視”風波:泄露隱私遭到批評 政府責令立即整改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綜合韓聯社、《朝鮮日報》和《京鄉新聞》等韓媒24日報道,韓國部分地方政府因消費券顏色區分設計,引發泄露隱私與歧視的爭議。韓國總統李在明嚴厲斥責稱,這是從管理者角度出發的單向決策,嚴重缺乏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並責令地方政府立刻進行整改。…
與美貿易談判 韓國、印度、馬來西亞分別設“紅線”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葉滿】隨著美國政府對多國設定的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即將結束,一些國家正加緊推進與美貿易談判。雖然它們希望在8月1日前與美國達成協議,但也做出了在一些關鍵領域不會讓步的姿態。…
韓美“2+2”關稅協商因美財長緊急日程推遲 總台記者24日獲悉,韓國和美國原定於當地時間25日舉行的財長+貿易談判代表“2+2”關稅協商因美國財長貝森特的緊急日程而推遲。(總台記者 張昀)。…
不滿關稅談判 韓國果農憂心進口美國廉價蘋果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積銀】韓聯社23日報道稱,在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中,印度尼西亞和日本都將進一步開放本國農產品市場作為談判籌碼,這引起韓國農民的警覺與擔憂。目前韓美兩國仍在就如何達成新的貿易協議而商討,不少韓國農民擔心自身成為韓美關稅談判的“犧牲品”。…
看好中國股票 韓國掀“買入熱潮”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 環球時報記者 楊舒宇】隨著中國經濟回穩向好、港股科技股強勢反彈,韓國個人投資者對中資股的熱情持續升溫。《韓國經濟》《金融新聞》《亞洲經濟》等多家韓媒近日報道稱,中國股票已躍升為繼美股之后韓國散戶交易最活躍的海外資產,小米、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高增長企業成為投資重點。…
財經觀察:韓日兩國對美汽車出口額持續下滑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積銀】“在‘關稅海嘯’下,韓國對美國的整車出口走到了十字路口。”韓國亞洲新聞21日報道稱,在美國自4月起對所有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的背景下,韓國對美汽車出口已連續4個月下降。…
為促消費 韓國總統李在明呼吁民眾“下館子”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綜合韓聯社、《韓國經濟》和《韓國時報》等韓媒14日報道,該國總統李在明近日呼吁民眾積極外出就餐,以實際行動支持經濟復蘇,推動內需回暖。然而,餐飲物價高企、食品安全感下降、廚師專業性缺失等問題,使得不少消費者對是否“下館子”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