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姑娘滑得帅(冬奥大视野)

刘佳宇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平昌冬奥奖牌

本报记者  郑  轶

2018年02月14日11: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月13日,刘佳宇在比赛后庆祝。本报记者 史家民摄

  中国冬奥军团的平昌故事,在稍显平淡的开局后,终于迎来第一个小高潮。继前一天常馨月完成中国女子跳台滑雪的历史性“起飞”,2月13日,刘佳宇又勇夺平昌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银牌。

  阳光洒向平昌凤凰雪上公园,在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25岁的刘佳宇挥着手,笑出两个大大的酒窝。面前的这座领奖台,8年前她曾擦肩而过,如今一跃而上,中国单板滑雪冬奥会无奖牌的历史从此改写。

  雪上项目接连取得突破,折射出我国冬季运动发展格局与路径正在发生细微变化。长期困扰中国冰雪运动的“冰强雪弱”局面,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进入“恶补短板”的快车道。刘佳宇、常馨月在平昌的表现,证明这条路找准了方向。

  摘得银牌,享受冬奥

  “我爸第一次来国外看我比赛,我练了十几年单板滑雪,让他看看自己女儿滑得这么帅!”走下赛场,刘佳宇冲着采访镜头说。“帅”字从一个姑娘嘴里说出,却丝毫不显得违和。当天比赛,她漂亮地完成第二跳,现场大屏幕回放着空中旋转的镜头,人群中不断传来“太帅了”的惊呼。

  “这是我的第三届冬奥会,无论成败,我只想做好自己。”决赛中,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选手克洛伊·金,刘佳宇第一轮没有冲难度,而是拼成功率,高质量的表现得到85.50分,但与克洛伊·金还有差距。第二轮,刘佳宇果断提高难度,使出外转900度动作,将分数提高到89.75,依然暂居第二。

  只剩下最后一轮机会,刘佳宇想冲击金牌。13岁首获全国冠军、16岁拿到世界杯冠军、17岁加冕世锦赛冠军,中国单板滑雪的一连串突破,都来自这个东北姑娘。站在冬奥会舞台,她不想留有任何遗憾。第三轮,刘佳宇拿出900度接1080度的高难度动作,可惜最后落地没有站稳,但她的最好成绩已确保银牌到手。

  “我给自己的表现打100分。”刘佳宇用“享受”形容平昌之行。炫酷的表演背后,其实刘佳宇经历过太多波折。受反复不断的肩伤影响,刘佳宇在温哥华冬奥会只获得第四名,而后还进行了3次大手术。“我曾纠结过退役还是继续,但因为热爱而坚持,我想知道自己能到达什么样的高度。”伤愈后,刘佳宇更愿意享受训练和比赛,追求运动本身的快乐。

  去年,刘佳宇挑战完成1080度动作,年底在世界杯崇礼站首次尝试。那一次,她时隔近5年再度站上世界杯的冠军领奖台。而在她身后,更多年轻人正逐渐追赶上来。“单板滑雪在国内发展才十几年,就能取得冬奥会奖牌,我们的进步是飞速的。如果能进一步普及,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会变得更强大。”刘佳宇信心满满。

  弱势项目,开疆拓土

  尽管刘佳宇夺得的是银牌,但背后的意义却是“金色”的。社交媒体上,“平昌冬奥会中国首枚奖牌出炉”开始刷屏。刘佳宇跃上新台阶,代表着中国冰雪运动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此次征战平昌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82名运动员不仅刷新参赛人数纪录,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各41人的平衡结构更是多年不曾有过的。长期以来,参与人数少、社会认知度低、基础薄弱、整体水平不高,成为我国雪上项目的标签。中国在历届冬奥会获得的53枚奖牌中,只有5枚来自雪上项目,全部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获得。中国选手在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基础大项中鲜有人能进入前30名,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冰雪强国,与亚洲一些国家也存在差距。

  如何扭转雪上项目的弱势地位,成为摆在中国体育面前的考题。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通过加大投入、科学训练、跨界跨项选材、“走出去请进来”等举措,一些项目在低起点和零起点上寻找突破口。在平昌,中国选手在10个小项上首次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其中绝大多数是雪上项目。常馨月靠积分赢得站上冬奥赛场的机会,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的臧汝心、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的张可欣已经在洲际和世界级比赛夺得过冠军。

  此次雪上项目率先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奖牌,固然有赛程安排的因素,但也不能忽视中国雪上项目奋力向前追赶的努力。到2017年5月,平昌冬奥会的102个小项已全部建成国家队。从零基础到走上正轨,他们不仅用拼搏告诉世界“我来了”,更期望用竞技突破宣告“我能行”。就像常馨月所说,“跳台滑雪国家队有6名女运动员,到2022年,相信我们团队每个人都能站上冬奥会跳台,展现自己。”

  看清差距,坚定信心

  在跻身本届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决赛的12名选手中,美国选手占据4席,并获得金牌和铜牌,其中金牌得主克洛伊·金跳出98.25分的高分。她们中间,既有17岁的新秀,也有34岁的冬奥会“五朝元老”,如此人才厚度和集团优势,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差距。

  常馨月参加的女子跳台滑雪比赛,这种差距更加明显。35名参赛选手中,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均有四人入围。除了悠久的冰雪传统和冰雪文化,强大的经济支撑和科技助力,夯实了这些国家雪上竞技人才的家底。

  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曾表示,原本就薄弱的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翻身需要一个过程,从运动员选拔到培养都需要时间。如今,为2022年“全面参赛”布局已经初见成效。如果没有对冰雪基础大项的持续投入,中国冰雪运动便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秉承敢于创新、大胆尝试的理念,将竞技成绩提高与普及开展“两步并作一步走”,尽管具体操作还需要精细谋划,只要路子是对的,看到好的苗头,就要坚定信心走下去。

  刘佳宇、常馨月为雪上项目在平昌开了个好头,随后中国选手在钢架雪车、雪车等项目上也将迎来冬奥首秀。或许中国健儿暂时很难取得靠前的名次,但迈进更高的门槛,就是为今后与强手“掰手腕”积蓄力量。“我会一直滑到老,即使以后不做专业运动员,也不会离开单板滑雪,让大家看到女孩子也可以滑得这么帅!”刘佳宇说。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14日 13版)

  →→更多文体新闻

(责编:申玉环、李美玉)

精彩图片